侍郎忧国最贤劳,太尉西州第一豪。
家庙比来闻泽厚,公孙今果见才高。
明时尚使龙蛇蛰,壮志空传虎豹韬。
莫厌皖山穷绝处,不妨云水助风骚。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别雷国辅之皖山》是宋代王安石所作,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侍郎忧国最贤劳,
太尉西州第一豪。
家庙比来闻泽厚,
公孙今果见才高。
明时尚使龙蛇蛰,
壮志空传虎豹韬。
莫厌皖山穷绝处,
不妨云水助风骚。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王安石对雷国辅的告别之情。雷国辅是王安石的朋友,也是一位忠于国家的侍郎。诗中描绘了雷国辅的忧国之心和他在西州的威名,以及他的家族在社会上的声望。诗人认为雷国辅具有出众的才华,他的才能在当时已经得到公认。然而,尽管他有着雄心壮志,但这些壮志只能空传,没有实现。最后两句表达了王安石对雷国辅的劝慰,他告诉雷国辅不要嫌弃自己身处穷困的皖山,因为即便在这种困境下,仍然可以借助云水之间的风雅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雷国辅的描写,展现了王安石对朋友的赞美和鼓励之情。诗人通过对雷国辅的称颂,表达了对忠诚、才华和壮志的崇敬。尽管雷国辅的志向尚未实现,但诗人仍然鼓励他不要放弃,而是应该利用自己所处的环境,通过风雅之物来展现自己的才情。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才华的赞美,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追求和诗人的人生观。整首诗词语言简练,意义深远,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为惭食肉主恩深,日晏蟠蜿卧锦衾。且学志人知白黑,那将好爵动吾心。
吾闻何月卿,逸气欲倾泻。词源浩班扬,诗律薄风雅。想初读书眼,坐阅灯几炧。土生贵适性,安得计用舍。青鞋踏九疑,丝絇远金马。飘然潇湘游,采芷动盈把。吁嗟既忧患,犹得营万瓦。我无茅一庐,劫劫思里社。
真个先生爱睡。睡里百般滋味。转面又翻身,随意十方游戏。游戏。游戏。到了元无一事。
四曲渔人寿烛明,明在水云连处生。倚天若木朝朝艳,照海金波夜夜清。
雨余山色媚晴晖,无呈孤云自在飞。坐到黄昏尤不恶,载将明月满船归。
醉帽不轻飞,秋菊有佳色。自惭群座中,主人犹未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