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别灊皖二山》

乡垒新恩借旧朱,欲辞灊皖更踌蹰。
攒峰列岫应讥我,饱食穷年报礼虚。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别灊皖二山》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乡垒新恩借旧朱,
欲辞灊皖更踌蹰。
攒峰列岫应讥我,
饱食穷年报礼虚。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王安石离别灊和皖两座山的情景。他在这两座山之间的乡村中有了新的恩惠,但却犹豫不决是否要离开这里。周围的山峦和岭岫都仿佛在嘲笑他的犹豫不决。最后,他意识到自己吃得饱饱的,但一直以来却没有回报这份丰盛,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虚伪的。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灊和皖两座山的别离,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和内心的挣扎。诗中使用了简洁明了的词语和意象,使得诗意鲜明而深刻。

首句“乡垒新恩借旧朱”,表达了作者在乡村中得到了新的恩惠,但他又想起了过去的旧时光,这种犹豫不决的情感在诗中得以体现。

接着,“欲辞灊皖更踌蹰”,作者表达了他对离别的迟疑和犹豫之情。他难以割舍与灊皖两座山的情感纽带,不愿意轻易离去。

第三句“攒峰列岫应讥我”,描绘了周围的山峦和岭岫仿佛在嘲笑作者的犹豫不决。山峰和岭岫的景象成为外在环境与内心情感的象征。

最后一句“饱食穷年报礼虚”,表达了作者的自省和思考。他意识到自己过去享受了丰盛的物质生活,但却没有对这份恩惠进行回报,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虚伪的。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情感和对内心挣扎的揣摩,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和对过去所做行为的反思。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深度。

  • 《湖山》

    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南走兰亭路,迢迢云外钟。

  • 《题素庵壁间六首》

    松影乱书檐,鸟声隔山屋。有客抱琴来,为弹芝田曲。

  • 《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

    宝云楼阁闹千门,林静初无一鸟喧。闭户莫教风扫地,卷帘疑有月临轩。水光潋滟犹浮碧,山色空蒙已敛昏。乞得汤休奇绝句,始知盐絮是阵言。

  • 《送朱大入秦》

    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 《通州雨夜寄孙中叔》

    黑雨喷薄阴云驱,昏林号风秋声粗。海气熏煮怒不泄,彭彭十月推雷车。湿衣悯默瞠无睡,起对樽酒谁为娱。此心岂复有双羽,一夜飞去不可拘。昔与子同入京师,借屋共寄西城庐。爱我议论有可采,携草就我夸染濡。炼出五色补天漏,拈笔蘸墨纵横涂。子云朋友当如是,脱然意快如狞驹。

  • 《上封寺》

    步经千万歇,两日至山平。磬逐炉香尽,猿摇树雪倾。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又出穹林阁,终农看日生。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