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巿。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鞾。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輙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沈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劒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云。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
诗词的中文译文:
何处名僧到水西,
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
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
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
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
相思一夜暝猿啼。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与一位名僧在水西相遇,并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夜晚。第一句诗问到了名僧来到水西的地方。第二句诗描述了他们一起在船上观赏月光,然后在泾溪畔过夜。第三句诗是在告别名僧,李白准备上山去。第四句诗形容了李白踩着云梯,离开水西。第五句诗表达了他飞身而起,感觉仿佛接近了天空。第六句诗是李白回头看着万岭低矮。第七句诗说名僧不肯留在山下,而要和远公一起风流。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李白与名僧的别离,表示了相思之情,在夜晚的猿叫声中表露出来。
赏析:
这首诗以山水、月光和人物的活动为背景,将诗人与名僧之间的交往和离别情感交织在一起。诗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舍利子(古代僧人常带的一种法器)像金策一样,形容李白腾身转觉三天近,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通过这些描写,诗人把个人情感融入了自然景色当中,表达出自己对别离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流畅,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激荡的感觉,展示了李白独特的诗歌才华和诗人对远行的思念之情。
东西南北人,寂寞住岩涧。年衰鬓凝霜,客久衣绝襻。何须念粱肉,且复饮藜苋。犹患有吾身,身死即无患。
昔到襄阳日,髯髯初有髭。今过襄阳日,髭鬓半成丝。旧游都是梦,乍到忽如归。东郭蓬蒿宅,荒凉今属谁。故知多零落,闾井亦迁移。独有秋江水,烟波似旧时。
帝子乘龙夜,三星照户前。两行宫火出,十里道铺筵。罗绮明中识,箫韶暗里传。灯攒九华扇,帐撒五铢钱。交颈文鸳合,和鸣彩凤连。欲知来日美,双拜紫微天。
水晶帘映宝灯明,海上移来不夜城。何似图书群玉府,青藜青对月三更。
摘玉毁珠璣,蒙莊有深旨。向郭不能傳,千载付吾子。
士有经世筹,自无活身策。求食道路间,劳困甚徒役。我身与子同,日被饥寒迫。侧望卿相门,难入坚如石。为农昧耕耘,作商迷贸易。空把书卷行,投人买罪责。六月南风多,苦旱土色赤。坐家心尚焦,况乃远作客。羸马出郭门,饯饮晓连夕。愿君似醉肠,莫谩生忧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