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别绶老》

无端流落迫残年,三十南山访老禅。
未契安心了难觅,不如同世且随缘。
频移竹几负寒日,旋拾松梢炊晚烟。
珍重孤云出山去,东西南北一青天。

作者介绍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爲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爲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爲宋代着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爲《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爲《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爲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爲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作品评述

《别绶老》是宋代诗人张元干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流落失意、追求心灵寄托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
无端流落迫残年,
三十南山访老禅。
未契安心了难觅,
不如同世且随缘。
频移竹几负寒日,
旋拾松梢炊晚烟。
珍重孤云出山去,
东西南北一青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自述的方式展现了自己流离失所、苦苦追寻内心安宁的心境。诗人无缘无故地流落到了陌生的地方,年事已高,内心充满了无奈和迷茫。他在三十岁时前往南山访问一位老禅师,希望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和安宁。然而,他却发现心灵的寄托并不容易获得,而是难以觅得的。于是,诗人提出了一种看待人生的态度,即不如与世俗共处,顺从缘分的安排。

诗中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频繁地移动竹几,背负着寒冷的日子,又时常采摘松梢来烧煮晚烟。这些细节描写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和艰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倚重。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开山林的云彩的珍重,他期待着能够到达一个没有方向之分的广袤天地。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情和对境遇的豁达。这种豁达并非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人生的一种超越,一种超然的境界。通过与自然相比较,诗人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淡然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诗人的心境相结合,通过写实和抒情的手法,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它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对自然的敬仰,给人以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触动。

  • 《凤凰台上忆吹箫(耒阳至节戏呈同官)》

    玉管灰飞,云台珥笔,东君飚驭将还。又正是、霜花□剪,梅粉初干。窈窕红窗髻影,添一线、组绣工闲。潇湘好,雪意尚遥,绿占群山。应思少年壮气,贪游乐、追随玉勒雕鞍。更化日舒长,赢得觅醉谋欢。老去桑榆趁暖,任从教、潘鬓先斑。犹狂在,挥翰快写春寒。

  • 《酬思黯相公见过弊居戏赠》

    轩盖光照地,行人为裴回。呼传君子出,乃是故人来。访我入穷巷,引君登小台。台前多竹树,池上无尘埃。贫家何所有,新酒三两杯。停杯款曲语,上马复迟回。留守不外宿,日斜宫漏催。但留金刀赠,未接玉山颓。家酝不敢惜,待君来即开。村妓不辞出,恐君冁然咍。

  • 《涵碧亭》

    绕竹沿崖一径垂,穿山飞玉落芳池。林深坐觉尘埃远,岩润长含雨露滋。双鲤对浮波面石,一纶难掷掌中丝。月明归路烟霞外,更与山公再订期。

  • 《对菊》

    渊明不可作,遗芳落天涯。幽香抱孤蕊,正色敷金蕤。眷言出俗韵,寒透方相宜。南方十月温,不见落叶飞。江氛与岭祲,负此傲霜姿。向晚过微雨,月波湛明辉。风高便觉好,独酌临东篱。对之不须寐,要看清露滋。

  • 《南歌子(童岭作)》

    云拂山腰过,风吹雨点来。田无好处有池台。记著相逢时节、海棠开。蝴蝶那无梦,鸳鸯亦有媒。藏钩解佩两三杯。明日水边沙际、首空回。

  • 《乾道七年册皇太子四首》

    建储以贤,闢宫于东。典册既德,筮占既后。济济卿士,锵锵鼓钟。天子戾止,盛哉礼容。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