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流落迫残年,三十南山访老禅。
未契安心了难觅,不如同世且随缘。
频移竹几负寒日,旋拾松梢炊晚烟。
珍重孤云出山去,东西南北一青天。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爲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爲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爲宋代着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爲《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爲《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爲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爲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别绶老》是宋代诗人张元干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流落失意、追求心灵寄托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
无端流落迫残年,
三十南山访老禅。
未契安心了难觅,
不如同世且随缘。
频移竹几负寒日,
旋拾松梢炊晚烟。
珍重孤云出山去,
东西南北一青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自述的方式展现了自己流离失所、苦苦追寻内心安宁的心境。诗人无缘无故地流落到了陌生的地方,年事已高,内心充满了无奈和迷茫。他在三十岁时前往南山访问一位老禅师,希望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和安宁。然而,他却发现心灵的寄托并不容易获得,而是难以觅得的。于是,诗人提出了一种看待人生的态度,即不如与世俗共处,顺从缘分的安排。
诗中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频繁地移动竹几,背负着寒冷的日子,又时常采摘松梢来烧煮晚烟。这些细节描写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和艰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倚重。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开山林的云彩的珍重,他期待着能够到达一个没有方向之分的广袤天地。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情和对境遇的豁达。这种豁达并非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人生的一种超越,一种超然的境界。通过与自然相比较,诗人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淡然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诗人的心境相结合,通过写实和抒情的手法,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它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对自然的敬仰,给人以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触动。
西风传戍鼓,南望见前军。沙碛人愁月,山城犬吠云。别家逢逼岁,出塞独离群。发到阳关白,书今远报君。
生求同志论心事,没耸邦人福祸间。吏奉敕书跻旧典,庙长血食配崇山。刲羊刺豕来村社,鼓瑟吹笙出市闤。报祭丰年更晴日,稻秔充羡老农閒。
冬夏勤温情,晨昏洁膳羞。堂中人不老,庭下草忘忧。
长停愁不浅,征袂拂残梅。潘御家园近,毛欣府檄来。晨羞鱼尾洁,春溜鸭头催。拄颊谈无对,参卿掾有才。城隅山叠映,楼户月弦开。廨树藏环感,因君寄九迴。
白露沾衣隋主宫,云亭月馆楚淮东。盘龙楼舰浮冤水,雕锦帆幢使乱风。长夜应怜桀何罪,告成合笑禹无功。伤心近似骊山路,陵树无根秋草中。
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