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颇觉兴悠哉,到此何妨饮一杯。
烂醉不须愁世事,明朝醉醒又愁来。
姚勉(一二一六~一二六二),字述之,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平江节度判官。丁母忧服阕,除秘书省正字,因言事免归。召爲校书郎兼太子舍人,以忤贾似道,被劾爲吴潜党,罢。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豫章丛书》本《雪坡舍人集》末附胡仲云《祭雪坡姚公文》,本集文及翁序作年四十六)。遗着由姪龙起编爲《雪坡集》五十卷(本集卷首文及翁序)。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八。 姚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宋钞本《雪坡姚舍人文集》(简称影宋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等。底本诗集外之诗及《豫章丛书》多出底本之七首诗,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是宋代姚勉所作,题为《丙辰只召入京道信州题一杯亭》。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山行走,心情愉悦自在,
来到这里,何妨畅饮一杯。
醉得烂醉,无需忧虑世事,
明天酒醒,又会有新的忧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山的场景,他的心情非常愉悦和自在。山行使他感到兴奋和开心,所以他决定在这个地方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畅饮一杯。作者认为,当人们陶醉于美好的事物时,不需要担心世俗的烦恼和困扰。然而,随着酒醒,新的忧愁又会来袭,这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循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山行中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丙辰只召入京道信州题一杯亭"是具体的背景,说明了作者在某个具体时间、地点写下这首诗。山行给了作者一种开放自在的感觉,他选择在这个地方留下美好的回忆,用饮酒来庆祝和享受此时此刻的快乐。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他认为,当人们沉浸在美好的事物中时,可以暂时忘却世间的忧愁和烦恼,因为这些忧愁和烦恼都是暂时的。然而,随着酒醒,人们又会面临新的困扰和忧愁,这种循环似乎是无法避免的。这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人们无法永远停留在幸福和快乐的状态中,而是要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和挑战。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起伏的洞察。通过描绘山行的愉悦和醉酒后的忧愁,作者传达了对人生无常性的理解。这种生活观点在宋代的文人中很常见,也反映了人们对人生变化的认知和对快乐瞬间的珍视。
二月五日花如雪,五十二人头似霜。闻有酒时须笑乐,不关身事莫思量。羲和趁日沉西海,鬼伯驱人葬北邙。只有且来花下醉,从人笑道老颠狂。
城阙望烟霞,常悲仙路赊。宁知樵子径,得到葛洪家。犬吠松间月,人行洞里花。留诗千岁鹤,送客五云车。访世山空在,观棋日未斜。不知尘俗士,谁解种胡麻。
病思羁怀少豫忻,暮年犹幸友多闻。千枝管秃因稽古,一啜芹甘欲献君。明主何曾轻朴学,后儒大率读今文。藏山俟圣吾侪事,何秘时人好子云。
矮屋两三间,无荣梦自安。好山看不厌,终日坐忘飡。书就松根读,琴来石上弹。浮生闲是宝,何必望为官。
日,游方氏龙山别墅,试效颦为之,俾主人刻之崖石云。胜处可宫,平处可田,泉土尤甘美。深复深,路绝住人稀。有人兮、盘旋于此。送子归。是他隐居求志。是要明主媒当世。嗟此意谁论,其言甚壮,孔颜犹有遗旨。大丈夫之被遇于时。入则坐庙朝出旗麾。列屋名姬,夹道武夫,满前才
初月光满江,断处知急流。沉沉石城夜,漠漠西汉秋。为客寐常晚,临风意难收。三更柁楼底,身世入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