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命归来意恍然,余生堪喜亦堪怜。
财逢乱世真如土,人到穷途始信天。
问讯比邻晡璺后,呻吟儿女夜灯前。
明朝又作安西计,饭后谁家沁雪田。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兵后复还白岩山所舍作》是宋代戴表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脱命归来意恍然,
经历战争归来,心境感到恍然如梦。
余生堪喜亦堪怜。
剩下的生命可喜可叹。
财逢乱世真如土,
财富在乱世中变得如同尘土一般微不足道,
人到穷途始信天。
当人陷入困境时,才开始相信天命的力量。
问讯比邻晡璺后,
向邻里询问消息,黄昏时分才回来,
呻吟儿女夜灯前。
为子女的前途担忧,夜晚在灯前呻吟。
明朝又作安西计,
第二天清晨又要担任安西边防的重任,
饭后谁家沁雪田。
午饭后,到哪家田地里享受沁人心脾的雪景。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归来战场的士兵的心境。他从战争中幸存下来,但对生命的意义感到迷茫。在乱世中,财富变得微不足道,人们只有在困境中才开始相信天命的力量。他为子女的前途忧心忡忡,在夜晚孤灯下呻吟。然而,第二天又要履行自己的责任,继续为国家边防而奋斗。对他来说,享受一顿饭后在雪田中感受宁静的美景,成为了难得的片刻喜悦。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士兵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生命价值的反思。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以及对时间的描写,使得诗词具有情感共鸣和意境的美感。它唤起了人们对战争的深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露井桃花发,双双燕并飞。美人姿态里,春色上罗衣。自爱频开镜,时羞欲掩扉。不知行路客,遥惹五香归。
平世功名不可期,羝羊自恨触藩篱。劳生漫弭众人谤,虽死肯辜天下知。劝进偶能回漠北,输忠犹忆佐边陲。秋风一夜翻庭绿,晓看髭髯半作丝。
缺月古城东,相送出兰渚。游鱼时避去,宿鸟忽空举。顿忘离别情,孤舟同笑语。今日掌中杯,明朝蓬上雨。
皇天于春自着意,安排未遣东皇家。朝雨已教润压土,晓风更将寒约花。诗篇驱使到老得,酒船拍浮即生涯。四年逢春今日好,可是芳物年年加。
城上危楼高缥缈,城下澄江复相绕。有时漾影入中流,俯看鱼游仰飞鸟。近楼多少未行舟,满江落花洒汀洲。人同江狎不怕浪,登楼对酒弹箜篌。大别山头白云起,金口渡边雨如洗。半钩新月上孤城,还照高楼与江水。晴江依旧泻浔阳,横鹤无由归故乡。一声玉笛起何处,燕扑阑干花影长。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