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无情绪,池边日几回。
虫声低覆草,螺壳细生苔。
暑退芦将变,秋残蓼续开。
久消环绕迹,全若未尝来。
周弼(一一九四~?),字伯弜,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文璞子。与李龏同庚同里。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十七年(一二二四)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復官不详。卒于理宗宝祐五年(一二五七)前。生前刊有《端平集》十二卷,已佚。宝祐五年,李龏摘其古律体诗近二百首,编爲《汶阳端平诗隽》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李龏《汶阳端平诗隽序》。 周弼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病起幽园检校》是宋代诗人周弼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病中的幽园景象。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病起无情绪,
池边日几回。
虫声低覆草,
螺壳细生苔。
暑退芦将变,
秋残蓼续开。
久消环绕迹,
全若未尝来。
中文译文:
病倦醒来无所感,
池塘边几度见日光。
虫鸣低回覆盖草,
螺壳微细滋生苔。
酷暑逝去芦苇将变,
秋天残留蓼花继续开。
久久消融病患的痕迹,
仿佛从未经历过磨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平淡而寂静的语言,表达了作者身患疾病时所感受到的幽园景象。作者在病榻上醒来时,对周围的环境没有任何情绪反应,仿佛无动于衷。他坐在池塘边,不知不觉地看到太阳几度升起和落下。
在幽静的园中,虫鸣声低低地传遍覆盖着的草地,螺壳微细的纹路上滋生出苔藓。这些细微的景象揭示出了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
作者提到酷暑已经过去,芦苇逐渐改变着样貌,而秋天的蓼花依然继续绽放。这种对季节更迭的描绘,暗示了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界的循环。
最后,作者感叹时间的推移和疾病的消退,使得曾经环绕在自己身周的病痛痕迹渐渐消散,仿佛从未有过病痛的折磨。
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病榻上的幽园景象,展示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细微景象的观察和对时间的感悟,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瞬息和无常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以简约的笔法,传达了一种深邃而宁静的诗意,引发读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思。
西昌有洲龙屈蟠,爪牙润泽鳞甲寒。桃花水肥意腾跃,似欲上与青天干。西昌有士龙变化,云可以乘泥可谢。胪传未放雷呜春,弦诵犹挑灯破夜。作成况遇今赵侯,萤窗开处吞龙洲。儒风相高踏鹏背,士气自敢骑鳌头。县前洲觜年年长,图谶会当应如响。雁塔固无过我前,云台更要在人上。
高竹临清沟,轩小亦且幽。光阴虽属夏,风露已惊秋。月色林间生,泉声砌下流。谁知此夜情,邈矣不能收。
遥天拍水共空明。玉镜浚咛氐厍纭<窔壳锶菸尴迧好,举头醉眼暂须醒。白眉公子催行急,碧落仙人著句清。后夜萧萧葭苇岸,一尊独酌见离情。
窗寒雪乱飞,雁带边声过。对影却增愁,吹灯暗中坐。
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生涩有百篇,谓是琼瑶辞。百篇非所长,忧来豁穷悲。唯有刚肠铁,百炼不柔亏。退之何可骂,东野何可欺。文王已云没,谁顾好爵縻。生死守一丘,宁计饱与饥。万事付杯酒,从人笑狂痴。
肩摩袂属拥如山,平等道争看大阅还。无限儿童齐拍手,几多父老尽酡颜。八方共乐青春好,我亦常欣白昼闲。无奈老来归念重,梦魂夜夜绕乡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