岣嵝峰前法轮寺,少林阁后访碑轩。
子宣介甫清诗在,双井毗陵白牓县。
文本记成当国日,退之句就贬官年。
从来治乱共无术,只在诸人进退边。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丙寅法轮寺阅前贤碑板有感》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描绘了他在法轮寺前和少林阁后参观碑文时的感悟。诗意流露出作者对历代前贤的敬仰和对政治斗争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德行高尚与功过得失的深思。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岣嵝峰前法轮寺,
少林阁后访碑轩。
子宣介甫清诗在,
双井毗陵白牓县。
文本记成当国日,
退之句就贬官年。
从来治乱共无术,
只在诸人进退边。
赏析:
这首诗的诗意显现在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和对政治现实的思考之间。法轮寺位于岣嵝山前,少林阁则坐落在法轮寺后,作者在这两个地方参观碑文,显然是对历史文化和前贤的敬仰和倾慕。
其中提到了子宣、介甫两位清代文人的诗作,可以推测碑文上所刻的是他们的诗篇,这进一步突显了作者对前贤的推崇。双井、毗陵、白牓县等地名的出现,则是为了突出这座法轮寺碑文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碑文的意义。作者提到"文本记成当国日",表明碑文是为了记录国家大事。然而,作者使用了"退之句就贬官年"的表达,暗示了政治斗争中文人的退隐和被贬谪的命运。这种对政治现实的思考,表明作者对治乱之间的关系有所洞察。
最后两句"从来治乱共无术,只在诸人进退边",表达了作者对政治斗争的无奈和对政治家能力的怀疑。作者认为治乱之间并没有一种确切的方法,只能依赖于个人的智慧和决策。这种观点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的深思和对政治家的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参观碑文的经历,表达了对历代前贤的敬仰和对政治斗争的思考。作者通过对政治现实的观察,对治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同时也对政治家的能力和智慧产生了疑问。这首诗在展现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启发了读者对历史文化和政治现实的思考。
贤侯辟士礼从容,莫恋泉声问所从。雨露初承黄纸诏,烟霞欲别紫霄峰。伤弓未息新惊鸟,得水难留久卧龙。我正退藏君变化,一杯可易得相逢。
岩前春草萋萋色,岩上春风淡淡阴。数百年来无谢客,□□依旧到如今。
西风吹起莼鲈兴,八座归来有此山。林麓两峰亭榭外,潇湘一片水云间。天生景物四时好,人满乾坤几个闲。语唤石屏非浪语,常思蜡屐共跻攀。
天阶让紫衣,冷格鹤犹卑。道胜嫌名出,身闲觉老迟。晚香延宿火,寒磬度高枝。长说长松寺,他年与我期。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番番従高来,一一投涧坑。大鱼不能上,暴鬣?一作腮?滩下横。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区区舟上人,薄技安敢呈。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
极浦遥山合翠微,週乃秀色自清机。长江淡淡吞天去,白鸟翩翩接翅飞。屐齿苔痕犹故迹,露沙霜树映斜晖。牧童何处吹羌笛,哧得巢禽不敢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