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锁卦喉管,疮钉突齿龈。
猥勤无算爵,肯顾不赀身。
未即容殂谢,徒令受楚辛。
果能深避地,何敢妄尤人。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病因饮致》是宋代作家方回的作品。该诗以病痛为主题,通过描绘身体的不适之处来抒发作者的痛苦和无奈。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病因饮致》
痰锁卦喉管,
疮钉突齿龈。
猥勤无算爵,
肯顾不赀身。
未即容殂谢,
徒令受楚辛。
果能深避地,
何敢妄尤人。
译文:
痰液堵塞了喉咙,
口腔疮痛钉刺龈。
我勤恳无怨无悔,
但能否关注我的贫困身况呢?
尚未容纳终老和死亡,
却只能受受苦楚之辛酸。
如果能深深隐遁于山野,
又怎敢轻易指责他人呢?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面对疾病的痛苦和无奈之情。他以身体的不适为切入点,揭示了痰液堵塞喉咙、口腔疮痛的病症,使得他无法自在地生活。尽管作者勤勉努力,但却无法改变自己贫困的处境,也无法摆脱病痛的煎熬。他感到自己被命运束缚,无法自拔。然而,尽管他深知自己的困境,他却不敢轻易指责他人,表现出一种宽容和谦逊的心态。
赏析:
《病因饮致》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作者的病痛和内心的痛苦。通过描述身体的症状,如痰液堵塞喉咙、口腔疮痛等,诗人生动地展现了自己的疾病困扰。诗中透露出作者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贫困身况的不满,同时又表现出他的勤奋和努力。尽管面临病痛和贫困的双重困境,诗人并没有抱怨或指责他人,而是表现出一种宽容和谦逊的态度。整首诗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感慨和内心的挣扎,引人思索。
一派天边淡淡横,虽然无浪有风生。人间各自昏沉睡,看到三更划地清。
微径婵娟里,唯闻静者知。迹深苔长处,步狭笋生时。高是连幽树,穷应到曲池。纱巾灵寿杖,行乐复相宜。
我闻唐时颖师宋义海,千载琴心应有待。开士于今岂后身,朱弦一曲鼓青春。春空云漠漠,春思生寥廓。于水见潇湘,于山见衡岳。弹为山水音,仿佛闻仙乐。仙乐冷冷行树中,慧鸟流音和晚风。虚言世上知音少,君自心如半死桐。
旱曦当空岁不熟,炊甑飞尘煮薄粥;翁媪饥雷常转腹,大儿嗷嗷小儿哭。愁死来死此何时,县道赋不遗毫釐;科胥督欠烈星火,诟言我已遭榜笞。壮丁偷身出走避,病妇抱子诉下泪;掉头不恤尔有无,多寡但照帖中字。盘鸡岂能供大嚼?杯酒安足直一醉?沥血祈哀容贷纳,拍案邀需仍痛詈。
偶脱骊山厄,龙钟九十馀。谁知汉掌故,传得不全书。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