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破屋经年卧,寂绝无人问病身。
唯有东都樊著作,至今书信尚殷勤。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病中得樊大书
荒村破屋经年卧,
寂绝无人问病身。
唯有东都樊著作,
至今书信尚殷勤。
译文:
我病倒在这荒村的破屋里已经有很多年了,
孤寂无人来问候我这个病弱的身体。
唯有东都的樊著作陪伴着我,
直到现在我还收到他的亲切信件。
诗意: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樊敏的一首赞美诗。白居易身患重疾,生活在偏远的荒村里,舍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过着与外界隔绝的孤独存在。在这个寂寞的环境中,樊敏的书信成为他唯一的精神慰藉。樊敏的书籍不仅给了白居易智慧和启示,也成为了他与外界交流的桥梁,使他在病痛中找到了乐趣和宁静。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写了白居易病中的孤独境遇和樊敏书信的珍贵。他用"荒村破屋经年卧"来形容自己生活的贫苦和与世隔绝的状态,凸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苦闷。"寂绝无人问病身"一句表达了他无人关心和问候的遭遇,使读者对他的困境产生共鸣。
然而,诗人通过"唯有东都樊著作"来说明,樊敏的书信给了他心灵上的慰藉和勉励。樊敏的著作和来信不仅传递了知识和智慧给白居易,也让他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使他在病痛中保持了对生活的渴望和乐观。
整首诗词情感简洁而深沉,通过荒村破屋和樊敏书信这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揭示了白居易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读者不禁被诗人的韧性和执着所打动,同时也感受到樊敏的书信对诗人的重要意义。
为惭食肉主恩深,日晏蟠蜿卧锦衾。且学志人知白黑,那将好爵动吾心。
吾闻何月卿,逸气欲倾泻。词源浩班扬,诗律薄风雅。想初读书眼,坐阅灯几炧。土生贵适性,安得计用舍。青鞋踏九疑,丝絇远金马。飘然潇湘游,采芷动盈把。吁嗟既忧患,犹得营万瓦。我无茅一庐,劫劫思里社。
真个先生爱睡。睡里百般滋味。转面又翻身,随意十方游戏。游戏。游戏。到了元无一事。
四曲渔人寿烛明,明在水云连处生。倚天若木朝朝艳,照海金波夜夜清。
雨余山色媚晴晖,无呈孤云自在飞。坐到黄昏尤不恶,载将明月满船归。
醉帽不轻飞,秋菊有佳色。自惭群座中,主人犹未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