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邻修竹野僧家,乱柳枯桑一径斜。
逐客惯曾迂短策,使君何事驻高牙。
萧条已似连村坞,邂逅应容设晚茶。
惭愧病夫无气力,隔墙空听吏兵哗。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病中贾大夫相访因游中宫僧舍二首》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作者病中贾大夫前来探望他并一起游览中宫僧舍的情景。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邻修竹野僧家,
乱柳枯桑一径斜。
逐客惯曾迂短策,
使君何事驻高牙。
萧条已似连村坞,
邂逅应容设晚茶。
惭愧病夫无气力,
隔墙空听吏兵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苏辙病中时,贾大夫前来探望他,然后两人一起游览中宫僧舍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修竹和野僧家的景象,以及乱柳和枯桑构成的斜径,展现了一种静谧和萧条的氛围。诗人感慨自己过去作为逐客,习惯了曲折而短暂的人生策略,而使君为何停留在高牙(指高位)之上。整体氛围表现了作者病中的无力与孤寂,同时也有对友谊和人情之间的珍贵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病中的作者和贾大夫在僧舍中的相聚。通过对修竹、野僧家、乱柳和枯桑等景物的描绘,诗人创造了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这种氛围与作者病中的孤独和无力相呼应。诗中的"逐客惯曾迂短策"表达了诗人过去行走江湖、追求名利的经历,而"使君何事驻高牙"则暗示了作者对于那些停留在高位上的人们的疑问和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和贾大夫相遇的情景。"萧条已似连村坞,邂逅应容设晚茶"表达了两位朋友的相逢,作者感到萧条的氛围就像是连同周围的村坞一起荒凉。然而,两人的相遇却应当安排设立晚茶,显示出对友谊和人情的珍视。而"惭愧病夫无气力,隔墙空听吏兵哗"则表达了作者自己病中无力的心情,只能在隔墙之间听到外面吏兵的喧嚣声,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孤寂和无助。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病中的心境和对友谊的思考。同时,诗中营造的静谧与萧条的氛围也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
一岁犹未满,九泉何太深。唯馀卷书草,相对共伤心。
谢公故事常携妓,白傅高年自唱歌。更假红妆知有意,欲添尊酒十分多。
珠络玲珑,罗囊闲斗,酥怀暖麝相倚。百和花须,十分风韵,半袭凤箱重绮。茜垂西角,慵未揭、流苏春睡。熏度红薇院落,烟锁画屏沈水。温泉绛绡乍试。露华侵、透肌兰BC39。漫省浅溪月夜,暗浮花气。荀令如今老矣。但未减、韩郎旧风味。远寄相思,余熏梦里。
解舞清平乐,如今说向谁。红炉片雪上钳锤。打就金毛狮子、也堪疑。木女明开眼,泥人暗皱眉。蟠桃已是著花迟。不向春风一笑、待何时。
霅川今是辋川图,城郭中藏十顷湖。空说侯门深似海,得如簿领一亭无。
密雨随风,昨来一夜檐声溜。奈何孱愁。官路梅花瘦。赋得多情,怕到春时候。如今一病非因酒。试问君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