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翼城包险,三分寺占奇。
市嚣芳草隔,古意落花知。
岁熟人情乐,时清物态熙。
江山输眼底,尽是太平诗。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伯矩同登牛头》是一首宋代洪咨夔创作的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两翼城包险,
三分寺占奇。
市嚣芳草隔,
古意落花知。
岁熟人情乐,
时清物态熙。
江山输眼底,
尽是太平诗。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牛头山的景象。牛头山是一座山城,周围险峻,城墙连绵如翼翅般包围着山峰。山上有一座寺庙,占据了山的三分之一,散发出独特的神奇氛围。城市喧嚣和芳草的气息被隔绝,只有古老的意境和落花才能理解。岁月的成熟使人们感到欢乐,时光的清逸使万物焕发生机。眼前的江山尽是太平盛世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牛头山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牛头山作为一座山城,周围险峻的环境给人一种安全感和稳定感。山上的寺庙占据了整座山的三分之一,体现了宗教信仰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与城市的喧嚣和尘世相隔绝,整个山区充满了古老的意境和宁静的氛围。诗中的“古意落花知”表达了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的人才能领悟其中的美妙。岁月的成熟和时光的清逸让人们感到愉悦和欢乐,物态熙来表示大自然万物焕发生机,展现了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整个江山都充满了和谐、安宁和繁荣的景象,诗人把这一切都视为太平盛世的诗篇。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牛头山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写,展示了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诗人通过诗意的表达向读者传递了对和谐、安宁和繁荣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邂逅相逢两秃翁,亥年巳月巳时同。偶先一日敢争长,各及七旬俱固穷。尘世谁能吟鬓白,少年莫笑醉颜红。累朝南北兴亡事,合徵公为太史公。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故国伤心堕劫灰,流离北土却怜才。白头开府成何事,博得江南一赋哀。
扬旌北向顾南州,牧马东行向北愁。乱世奸雄还自叹,景升直与本初谋。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