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地群中不可留,如龙走地绝无俦。
何劳伯乐一相顾,抹过西风数百州。
郑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名与字、号皆宋亡后所改,寓不忘宋室之意,原名已不详。宋末太学生,元兵南下,曾扣阍上书,不报。入元,居吴下,自号三外野人。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不画土,根无所凭,以爲地已爲人夺去。元仁宗延祐五年卒,年七十八。有《所南先生文集》,又有《心史》七卷,系明崇祯十一年苏州承天寺狼山中房浚井时发现,藏于铁函中,清徐干学《通鑑后篇考异》以爲是明末人僞托。明洪武《苏州府志》卷四○有传。 郑思肖诗,第一卷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汲古阁《所南诗集》爲底本,校以《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第二至五卷以明崇祯十二年张国维刻《心史》爲底本,校以清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伯乐相马图》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郑思肖。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冀地群中不可留,
如龙走地绝无俦。
何劳伯乐一相顾,
抹过西风数百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伯乐相马的情景。伯乐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马术鉴赏家,他能够凭借眼力判断出优秀的马匹。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伯乐选择马匹的情景,表达了对卓越才能的赞美和对非凡马匹的向往。
赏析:
首两句“冀地群中不可留,如龙走地绝无俦”形象地描绘了伯乐在众多马匹中的挑选过程。冀地指的是冀州,群中是指众多的马匹,伯乐并不满足于普通的马匹,他要找到真正卓越的马。这里用“如龙走地”来形容卓越的马匹,意味着这些马匹行进之间如龙飞腾,无人能及。
接下来两句“何劳伯乐一相顾,抹过西风数百州”表达了伯乐的眼光独到和能力出众。这里的“何劳”表示伯乐的能力不需要多言,只需一次相顾,就能判断出卓越马匹的品质。而“抹过西风数百州”则意味着伯乐的才能已经广泛传播,遍及西方各地。
整首诗词通过对伯乐相马的描绘,赞颂了伯乐的卓越才能和对卓越马匹的追求。它表达了对卓越能力的崇拜和对高质量马匹的向往,同时也启示人们在选择中追求卓越和独特性。诗词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对伯乐相马的描绘,展现了伯乐的非凡才能和对卓越的追求,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汉月生辽海,朣胧出半晖。合昏玄菟郡,中夜白登围。晕落关山迥,光含霜霰微。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
适远能忘别,冲行敢惮泥。野航初唤渡,茅屋正啼鸡。雨后妨梅步,风前对竹题。因公动高兴,忆我旧幽栖。
千年泰山顶,云起汉皇封。不作奇峰状,宁分触石容。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素光非曳练,灵贶是从龙。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一叶飘丹,乾坤独露。万缘泯迹,法界全彰。沩山水牯牛,大雄白额虎。河阳新妇子,临际小厮儿。虽然借路经过,拶著扶篱摸壁。
未许同交死,全身报国仇。太阿飞出匣,欲取贾充头。
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出入与民伍,作事靡不同。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览君金玉篇,彩色发我容。日月欲为报,方春已徂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