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得几时留,王事催人去。
翠荡涵空酒满船,苦要留人住。
身世两悠悠,飘泊知何许。
但得心亲志合时,都是相逢处。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卜算子(李季允_·同总漕载酒□湖相即席再和)》是宋代魏了翁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能得几时留,
王事催人去。
翠荡涵空酒满船,
苦要留人住。
身世两悠悠,
飘泊知何许。
但得心亲志合时,
都是相逢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的思考和留恋之情。诗的开头,作者自问:“能得几时留”,意味着他不确定能够多久停留在某处。接着,他说“王事催人去”,表示国家的事务促使他必须离开。这里的“王事”指的是国家政务,体现了作者作为官员的身份和责任。
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在船上漂泊的情景。他描述了船上的景色,用“翠荡涵空酒满船”来描绘湖泊的美丽景色和满船的酒,这里的“翠荡”指的是湖泊的绿色荡漾,与“涵空”形成对比,强调了湖泊的宽广和开阔。然而,尽管环境美好,作者却“苦要留人住”,表达了他对离别的不舍和希望停留的愿望。
接下来,作者谈及自己的身世和漂泊的经历,说“身世两悠悠,飘泊知何许”。这里的“身世”指的是个人的处境和命运,而“飘泊”则表示他的流浪和无定所的状态。作者感叹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最后两句“但得心亲志合时,都是相逢处”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乐观情绪。作者认为只要自己的内心和他人的志向相合,无论在何处相遇,都是一种缘分和幸福。这里的“心亲志合”强调了心灵的契合和共同的志向,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和流浪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停留和归宿的向往,同时也传递出一种乐观和寄托的情绪。作者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人情世态和内心的感受,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日定复热,月落色亦红。东方垂欲明,忽被林雾浓。已有牧牛儿,出没黯淡中。暗行三十里,兀兀视马鬃。天宇悉已白,始见真秋容。宿鹭起空际,鸣雀出林丛。何所最可喜,稻熟岁粗丰。人世强食弱,生生终不穷。干戈汹海宇,幸存兹老农。古来几魏徵,死为田舍翁。
落叶聚还散,征禽去不归。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
腐儒乖世用,作事例迂疏。浪走长安道,欲投光範书。悬知成漫尔,可笑赋归与。寄语陈言者,毋轻出草庐。
我公仁存心,乐山心如丹。平生经行处,不厌行路难。青城及大面,万叠连百蛮。扪参仰胁息,亦尝坐长叹。功成归四明,得地数亩悭。城隅路穷际,小桥水汪湾。萧条渔家市,中有屋百间。危楼俯人世,一看山四环。堂深无他景,犹以城当山。城荒披绿莎,青青透槹閒。秀润长满门,坐对
老健羲娥不住车,东君依样做年华。十来日雨洗梅萼,一半春风归杏花。醉里出门忘故我,閒心到处是吾家。临溪忽悟前程事,流水方生未到涯。
幸有灵光在,天乎作麽亡。生来最真实,病里亦康强。和气留丹鼎,清尘凝笔床。溪山呈秀处,风露悄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