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谷耿春姿,遥夜乘幽兴。
忆得和香载月归,醉里清魂醒。
霜月解随人,不解将疏影。
想见江南万斛愁,云卧衣裳冷。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卢祖皋于庆元五年(1199年),考取进士,从此便进入仕途。
嘉泰二年(1202),调任两浙西路吴江(今苏州市)主簿,重到吴中。嘉定十一年(1218),因文才卓著,内召临安,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十三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三年三月,任校书郎。十二月,为秘书郎。十四年正月,升著作佐郎。十月,为著作郎兼权司封郎官。十五年正月,直学士院暂代学士职务,起草制诏及其他文稿。九月,迁将作少监,未久逝世,享年51岁,墓葬在杭州西湖名胜“九里云松”(洪春桥以西至灵隐天竺一带)。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卢氏为八百年来温州词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八评云:“申之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有《蒲江词稿》行世”。又《中兴词话》谓其《虞美人。钓雪亭》词“无一字不佳,每一咏之,所谓如行山阴道中,山水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存盛名。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
《卜算子(忆梅花)》是宋代诗人卢祖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寒谷中绽放着春天的姿态,
遥望夜晚,在幽静中迸发兴致。
回忆起曾经和花香一起追逐月亮归来,
在醉意中,清醒的灵魂苏醒。
霜月明亮地随着人的行动而变化,
却无法解释为何秋影变得稀薄。
想象着江南的万斛忧愁,
云卧在寒冷的衣裳上。
诗意:
这首诗词以写景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和对梅花的憧憬。诗人置身于寒谷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夜晚的宁静让他的情感得以释放。他回忆起曾经与梅花共同追逐月亮的美好时光,醉酒中清醒的灵魂重新苏醒。诗人观察到霜月的变化,但却无法理解为何秋天的影子变得稀薄。他想象着江南地区的无尽忧愁,而自己却躺在寒冷的衣裳上,感受到了寒冷的孤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出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相融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的"寒谷"和"遥夜"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迸发形成鲜明的对比。回忆与忘记、清醒与迷糊、明亮与稀薄的对比在诗中交织,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和探寻的思考。最后两句"想见江南万斛愁,云卧衣裳冷",通过对江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现实的疏离感。
整首诗词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交融,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和对寒冷孤寂的思考。
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不驰骏马驾青牛,西度函关紫气浮。文字五千传道德,仅同释教让儒流。
较猎燕山经几春,雕弓白羽不离身。年来马上浑无力,望见飞鸿指似人。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吾闻古君子,介介励其节。入门疑储宫,抚己思鈇钺。志者若不退,佞者何由达。君臣一殽膳,家国共残杀。此道见于今,永思心若裂。王臣方謇謇,佐我无玷缺。如何以谋计,中道生芽蘖。宪司遵故典,分道播南越。苍惶出班行,家室不容别。玄鬓行为霜,清泪立成血。乘遽剧飞鸟,就传
英主龙飞嗣位来,洮东首奏捷师回。若评后圣勋臣序,功占凌烟第一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