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卜算子(用庄语)》

一以我为牛,一以吾为马。
人与之名受不辞,善学庄周者。
江海任虚舟,风雨从飘瓦。
醉者乘车坠不伤,全得於天也。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诗词:《卜算子(用庄语)》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一以我为牛,一以吾为马。
人与之名受不辞,善学庄周者。
江海任虚舟,风雨从飘瓦。
醉者乘车坠不伤,全得於天也。

中文译文:
我自比作牛,你自比作马。
人们称呼我们,我们不会推辞,善于学习庄子的人。
江海随波漂流,风雨中瓦片随飘荡。
醉酒的人乘车摔倒也不受伤,这完全是天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创作的,《卜算子(用庄语)》。诗中通过运用庄子的语言风格,表达了一种超然自在、无拘无束的情态。诗中的“一以我为牛,一以吾为马”,是一种自嘲和自娱的表达方式,作者将自己比作牛,将他人比作马,以传达自己不拘常规、不受世俗束缚的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人与之名受不辞,善学庄周者”,表明只有那些善于学习庄子思想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作者的心境。这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庄子哲学的倾慕和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以江海、风雨、瓦片等意象描绘了一种飘忽不定、自由自在的境况。江海随波漂流,风雨中瓦片随飘荡,展现了一种无拘无束、任意而行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醉者乘车坠不伤,全得於天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顺应自然的境界。醉酒的人即便摔倒也不会受伤,这是天赋的安排,也暗示了人们应当顺从自然的安排,放下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舒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庄子哲学的表述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越尘世、追求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渴望。诗中的意象描绘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 《和陶杂诗十一首》

    南荣晚闻道,未肯化庚桑。陶顽铸强犷,枉费尘与糠。越子古成之,韩生教休粮。参同得灵钥,九锁启伯阳。鹅城见诸孙,贫苦我为伤。空余焦先室,不传元化方。遗像似李白,一奠临江觞。

  • 《黄超然参议和拙者去郡十五绝又以诗见寄属痰》

    向来从宦郑公乡,每遇清游坐有光。江上凭栏天一色,湖边舣棹木千章。眼前景物俱堪赋,心著家山独未忘。归到小西湖更好,观鱼何必远如棠。

  • 《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

    国有非常宠,家承异姓勋。背恩惭皎日,不义若浮云。但使忠贞在,甘从玉石焚。窜身如有地,梦寐见明君。

  • 《题画》

    鸠性爱雨花爱晴,同倚东风不同情。春光三月浓于酒,双鸠醉寐不复鸣。双鸠不鸣花相语,无令鸠醒叫天雨。

  • 《离宫怨》

    高堂别馆连湘渚,长向春光开万户。荆王去去不复来,宫中美人自歌舞。

  • 《春晚》

    晴天杨柳丝千绪,淡月梨花玉一庭。又是东风去时节,数声啼鸟不堪听。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