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鬓晚风前,一笛秋云外。
木叶飞时看好山,山亦于人耐。
意到偶题诗,饮少先成醉。
笑折花枝步短檐,此意无人会。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卢祖皋于庆元五年(1199年),考取进士,从此便进入仕途。
嘉泰二年(1202),调任两浙西路吴江(今苏州市)主簿,重到吴中。嘉定十一年(1218),因文才卓著,内召临安,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十三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三年三月,任校书郎。十二月,为秘书郎。十四年正月,升著作佐郎。十月,为著作郎兼权司封郎官。十五年正月,直学士院暂代学士职务,起草制诏及其他文稿。九月,迁将作少监,未久逝世,享年51岁,墓葬在杭州西湖名胜“九里云松”(洪春桥以西至灵隐天竺一带)。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卢氏为八百年来温州词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八评云:“申之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有《蒲江词稿》行世”。又《中兴词话》谓其《虞美人。钓雪亭》词“无一字不佳,每一咏之,所谓如行山阴道中,山水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存盛名。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
《卜算子》是宋代诗人卢祖皋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景优美的秋日景色,并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双鬓晚风前,
夕阳斜照着我斜卷的鬓发,
一笛吹奏着,飘荡在秋天的云外。
木叶飞时看好山,
当我看到树叶纷纷飘落的时候,我欣赏着远处的山峦,
而山峦也对人们保持着耐心。
意到偶题诗,
思绪飘忽间,我不经意地写下了这首诗,
饮少先成醉。
喝了一点酒,我很快陶醉其中。
笑折花枝步短檐,
我笑着折下一枝花,踱步在短檐下,
此意无人会。
我的心意无人能够理解。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秋日的风光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诗人借助于夕阳、树叶和山峦等元素,展示了他对美的敏感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意象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悟,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揭示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因为木叶飘落的景象常常与人的衰老和离别相联系。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流露出来,他陶醉于美景和诗意之中,但又感到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无法被他人所共享和理解。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美和生命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孤寂和内省的情感。
《卜算子》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宋代诗人的独特风采,被广泛赏析和传诵。
新学轻馀子,忠怀策万言。治安犹涕泣,师友故渊源。日曳尚书履,风生刺史轓。汉庭谁第一,殊未逊公孙。
崖窦乳堪啜,凝眸翠作屏。老禅初定起,山鸟中呼名。
郁萧空殿倚云霓,玉气珠辉冠紫微。暂到帝城朝斗会,却思岩窦负琴归。日奔内景乾坤静,泉漱清音杞菊肥。却到水乡深邃住,晴岚掩映簇春晖。
独帆如飞鸿,清江转山急。回首白云多,山寒夜中泣。
上人来访我,袖里出佳篇。穷理通三命,知音妙七弦。不妨时对榻,聊与共谈禅。一饭虽粗粝,闲中且结缘。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去年旸雨幸无愆,稍稍三农获晏食。春来谷赋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