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寺北板桥平,几户淮民结屋成。
屡向封疆窥版籍,独游淮海陋功名。
去年过此曾寻胜,今日逢人似隔生。
怀抱激昂无可制,埋篷心折听江声。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泊杨港》是宋代董嗣杲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泊在杨港,位于龙华寺北的板桥上,几户淮民建起了房屋,形成了一个小村庄。董嗣杲经常向封疆地区窥视官员的官籍,但他却独自游历淮海地区,没有追求功名的欲望。去年他曾来过这里,寻找美景,但今天遇到的人都感觉陌生,仿佛隔了一生。
这首诗词表达了董嗣杲内心的情感。他怀抱着激昂的心情,无法受到任何束缚,他的心已经折断,只能倾听江水的声音。诗中的杨港是一个象征,代表了作者内心的归宿之地。他舍弃功名利禄的追逐,选择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与自然相依相伴。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杨港的平凡景色和作者内心的冲突,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矛盾思考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董嗣杲把自己比作一叶扁舟,在杨港泊着,展示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这种对功名的冷淡和对自由的追求,是宋代文人士人格追求的一种表现。整首诗词在简洁的文字中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给人一种深深的思索和回味的感觉。
晓花初拆露香新,独向空山冷衬云。忽被春风轻触著,淡红脱落乱纷纷。
横木渡前溪,藤深路欲迷。瘦筇谙乱石,老屐带新泥。尽日绿阴合,有时黄鸟啼。多情双蛱蝶,飞傍帽簷低。
平池秋水雨来深,无数红妆出岸阴。翠幕深藏知有意,白鸥相见本无心。
云鲜日嫩东风软。雪初融、水清浅。粉□舞按迎春遍。似飞动、钗头燕。深折梅花曾寄远。问谁为、倚楼凄怨。身伴未归鸿,犹顾恋、江南暖。
福德才名尽不如,三朝荣贵四旬余。花前尚饮连觥酒,灯下犹看细字书。黄閤暂抛金印重,青铜闲照雪髯疏。苍生共指中台位,除是明公更合居。
岁月飘零事转乖,未能凭酒放眉开。萧萧棠棣悲离黍,寂寞芝兰閟野莱。生计半随豪气坏,放心犹傍圣经回。秋来旱势滔滔远,谁念苍生可正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