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布袋和尚赞》

布袋包尽太虚空,拄杖击破三千界。
世界若还击得碎,拄杖何止如许大。
若言包得太虚空,虚空却在布袋外。
如何偏爱此等物,常与小儿作一队。
问世人,会不会。
夺了他拄杖,抢了他布袋。
打杀许多小孩儿,看他弥勒何能解。
弥勒抚掌笑呵呵,明月清风无罣碍。
等到龙华三会时,依前有一弥勒在。

作者介绍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爲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閲、衆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菴、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师事陈楠学道,遍歷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爲南五祖之一。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爲《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爲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干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干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布袋和尚赞》是宋代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布袋包尽太虚空,
拄杖击破三千界。
世界若还击得碎,
拄杖何止如许大。

若言包得太虚空,
虚空却在布袋外。
如何偏爱此等物,
常与小儿作一队。

问世人,会不会。
夺了他拄杖,抢了他布袋。
打杀许多小孩儿,
看他弥勒何能解。

弥勒抚掌笑呵呵,
明月清风无罣碍。
等到龙华三会时,
依前有一弥勒在。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布袋和尚的形象和境界,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地和智慧。布袋和尚是佛教中的一个形象,他的布袋包含了整个宇宙的虚空,他的拄杖能够击破一切界限。尽管世界可能会对他进行反击,但他的拄杖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诗中提到,虽然布袋包含了太虚空,但太虚空却超越了布袋的范畴。布袋和尚对这些物质并不偏爱,常常与小孩子一起玩耍。

诗词通过质问世人是否能理解布袋和尚的境界,暗示了世人对于真理和智慧的局限。诗中提到,如果有人夺取了布袋和尚的拄杖和布袋,甚至伤害了无辜的孩子,那么弥勒菩萨(佛教传说中的未来佛)又如何解救这一切。最后,诗中描述了弥勒菩萨微笑着抚掌,明月和清风没有任何阻碍。诗的结尾表达了期待在龙华山举行的三会仪式上,弥勒菩萨会继续存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布袋和尚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智慧和境界。布袋和尚代表了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他的拄杖和布袋象征着无尽的力量和智慧。诗中的夸张和对比手法,使得布袋和尚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在诗的结尾,弥勒菩萨的出现代表了智慧和善良的力量永远存在,无论世界如何变化。

这首诗词通过对佛教形象的描绘,呈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力量的理念。它提醒人们要超越物质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整首诗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寻和理解的困难,以及对善良力量的期待。

  • 《荷锄》

    五亩畦蔬地,秋来日荷锄。何曾笑尔辈,但觉爱吾庐。胆怯沽官酿,瞳昏读监书。区区尚多事,未解杂樵渔。

  • 《偶成》

    回心三朋不违仁,已后元曾小失真。一片云花轻关水,冥冥不复省漓醇。

  • 《寻梅道士(一作寻梅道士张山人)》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我来从所好,停策汉阴多。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崔徐迹未朽,千载揖清波。

  • 《弦月》

    人间离别最堪怜,天上嫦娥恐亦然。昨夜广寒分破镜,半奁飞上九重天。

  • 《感时》

    卿士辱多垒,天王愤蒙尘。御戎要虓将,谋国须隽臣。百战取封侯,未必亡其身。怀奸废忠义,胡颜以为人。吁嗟世道衰,大戮加缙绅。平居事奔竞,梁汴分云屯。一旦国步艰,四迸如星繁。辅相已择栖,守令仍逾藩。冠盖陆西竄,舳舻水南奔。鄙夫用慨然,策马趋修门。勤王羞尺柄,悟主

  • 《偶作》

    老去都无宠辱惊,静中时见古今情。大凡物必有终始,岂有人能脱死生。日月相催飞似箭,阴阳为寇惨于兵。此身果欲参天地,且读中庸尽至诚。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