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介绍

黄巢,寃句人。举进士不第,广明作乱,破京都,后灭于泰山狼虎谷。诗三首。

作品评述

不第后赋菊翻译及注释

翻译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注释
⑴不第:科举落第。
⑵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⑶杀:草木枯萎。《吕氏春秋·应同》:“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⑷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不第后赋菊赏析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题菊花》更雄伟、豪迈。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不第后赋菊创作背景

  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 《送友人南归》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 《蹋蹴篇》

    金鞭齐停马上郎,落花旋风打毬场,绣轮掷过东家墙。东家墙,嗓双燕;平头奴,摇便面。

  • 《哀江帅张常二首》

    昔我居戎幕,为侯论战勋。斋旄俄烜赫,书札尚殷勤。国难忠方见,天高事未闻。九江残部曲,暗哭故将军。

  • 《郑吏部有诗谓未当作寿穴和其韵》

    子真高韵屡裁诗,不得同行暂语离。春色正如重醖酒,好花尚有最繁枝。老翁只喜先安穴,寿数何能更问眉。冒势归来便如梦,何堪尘土混幽思。

  • 《虞美人》

    夜深困倚屏风後。试请毛延寿。宝钗小立白翻香。旋唱新词犹误、笑持觞。四更山月寒侵席。歌舞催时日。问他何处最情浓。却道小梅摇落、不禁风。

  • 《宴韦司户山亭院》

    人幽想灵山,意惬怜远水。习静务为适,所居还复尔。汲流涨华池,开酌宴君子。苔径试窥践,石屏可攀倚。入门见中峰,携手如万里。横琴了无事,垂钓应有以。高馆何沉沉,飒然凉风起。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