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饮酒,不善谐,少年醒眼看花开。
况从多病久衰耗,自顾白发垂毡毸。
纵遇花时少情思,经春不曾衔酒杯。
布谷但忧天雨少,提壶谩闻山鸟催。
且坐蒲团纸窗暖,两衙退后睡敦敦。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不饮酒》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曾巩。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不饮酒,不善谐,
少年醒眼看花开。
况从多病久衰耗,
自顾白发垂毡毸。
纵遇花时少情思,
经春不曾衔酒杯。
布谷但忧天雨少,
提壶谩闻山鸟催。
且坐蒲团纸窗暖,
两衙退后睡敦敦。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曾巩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的思考和感叹。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人自称不饮酒,不善谐,意味着他与世俗的享乐和娱乐形式疏离。他年轻的时候有清醒的眼睛去欣赏花朵的盛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经历了多种疾病和身体的衰老,只能自顾自地面对白发垂下、身体衰弱的现实。
诗中提到纵使遇到花朵盛开的季节,他也不再有以往年轻时的情思。春天来临,但他已不再举起酒杯畅饮,不再对美好事物产生浓烈的情感。
布谷鸟唱叫时担忧天空的雨少,提壶饮酒时只闻山鸟催促他离开,这些都是对诗人生活的描绘。诗人在温暖的蒲团上坐着,纸窗关闭,享受着宁静和温暖,两衙之事已经退后,他沉沉地入睡。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思考和内心的感叹。通过对年轻与衰老、欢愉与疲惫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深切思索。整首诗抒发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心境,通过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诗人展现了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和追求。
饥蚕未得食,宛转不自持。食蚕声如雨,但食无复知。老蚕不复食,矫首有所思。君画三蚕意,还知使者谁。蜻蜓飞翾翾,向空无所著。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若无饥渴患,何贵一箪乐。
日净岚光上,山藏野意添。海潮来隐几,越岫巧当帘。绝俗宜招隐,论诗未属厌。居虽朝市近,事事见安恬。
泮水题名记,灵光独此翁。褎衣雋曼倩,折角郭林宗。湖海襟期别,风涛患难同。斯人宁复得,些罢涕无从。
火云影裡一叶落,玉鉴光中便见秋。一任秋来又秋去,大江依旧向东流。无变易,有来由。塞鸿何处,白鹭沧洲。数声渔笛烟村晚,狼籍断霞闲钓舟。
如椽老笔健文章,枉对槐间雁鹜行。只共低头了官事,忽惊举手劝离觞。百年可落尘埃梦,一瓣曾薰知见香。珍重平生安东法,穷通何地不徜徉。
大雪满长安,春来特地寒。新年头佛法,一点不相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