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衣上金针样,绣出芳妍。
玉砌朱阑。
紫艳红英照日鲜。
佳人画阁新妆了,对立丛边。
试摘婵娟。
贴向眉心学翠钿。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着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爲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爲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着作者,爲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爲底本)爲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着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爲第三卷。
《采桑子(石竹)》是晏殊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石竹绣花样金针,
古罗衣上展芳妍。
玉砌朱阑映紫艳,
红英照日格外鲜。
佳人在画阁妆扮好,
对立花丛边独立倚。
试摘婵娟香满手,
贴在眉心学翠钿。
诗词以描绘石竹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花朵的美丽与绚烂。作者以绣花样的金针比喻石竹的绚丽绣花样式,将古罗衣上展示的花朵形容为芳妍。玉砌和朱阑的对比色彩映衬出石竹花的紫艳和红英,使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动人。
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一个佳人,她已经完成了妆扮,独自站在花丛边的画阁中。她试着摘取一朵婵娟的石竹花,香气弥漫在她的手上,并贴在她的眉心处,仿佛学习翠钿的装饰。这一画面描绘了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在花丛中的温柔婉约的情景。
整首诗词以细腻婉约的笔触表现了石竹花的美丽,同时通过描写佳人的动作和装扮,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娴静。诗词通过对花朵和女子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静谧和温馨的氛围,传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女性的赞颂。
胡寇尚未尽,大军镇关门。旌旗遍草木,兵马如云屯。圣朝正用武,诸将皆承恩。不见征战功,但闻歌吹喧。儒生有长策,闭口不敢言。昨从关东来,思与故人论。何为廊庙器,至今居外藩。黄霸宁淹留,苍生望腾鶱.卷帘见西岳,仙掌明朝暾。昨夜闻春风,戴胜过后园。各自限官守,何由
北客怜同姓,南流感似人。相分岂相忘,临路更情亲。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净土虽周遍,标方必在西。一心无彼此,九品自高低。久别情无奈,重旭路不迷。依凭法藏愿,名字欲先题。
幸脱尘氛入帝城,又携幽恨满归程。雁行不整关心事,深媿汉人千虑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