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风劲尘寰静,佳节重阳。
叶下潇湘。
碧海晴空一阵霜。
安排弦管倾芳酝,报答秋光。
昼短歌长。
红烛黄花夜未央。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诗词:《采桑子(重阳病起饮酒连夕)》
朝代:宋代
作者:朱敦儒
天高风劲尘寰静,
佳节重阳。
叶下潇湘。
碧海晴空一阵霜。
安排弦管倾芳酝,
报答秋光。
昼短歌长。
红烛黄花夜未央。
中文译文:
天空高远,风劲吹拂,世界宁静。
这是重阳佳节,
落叶飘零在潇湘江畔。
碧海晴空,一阵寒霜降临。
摆设弦管,酒香浓郁,
以此回报秋日的光辉。
白昼短暂,歌声长长。
红烛闪烁,黄花依然盛开,夜晚尚未结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朱敦儒写的《采桑子》,以重阳节为背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重阳节的景象。他描述天空高远,风劲吹拂,世界安静,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诗中提到重阳佳节,落叶飘零在潇湘江畔,暗示着秋天已经到来。碧海晴空,一阵寒霜降临,表达了秋日的寒意。这些景象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岁月的流转。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人们庆祝重阳节的场景。他说安排弦管,倾斟芳酝,以此来回报秋日的光辉。白昼短暂,歌声却长久,红烛闪烁,黄花依然盛开,夜晚尚未结束。这些描写展示了人们欢庆节日、畅饮欢歌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富有想象力的意象,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与人们的欢庆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动的描绘,诗人呈现了传统佳节的喜庆和温馨,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热爱。
古寺耸山椒,公堂去不遥。寻僧忘俗虑,盘道出尘嚣。疏箔卷烟雾,明时望泬漻。渔翁江上立,指我在云霄。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少而躬耕,老复其真。乘流得坎,不问所因。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天风飒飒步声虚,一片红云控帝居。闻道茅家开夕宴,上元亲授太霄书。
烟中流水晓潺潺,扬子津头雨一湾。沾袖成斑皆客泪,隔江如黛是家山。欲探子母羞钱箧,未卜雌雄泣剑环。寄语吴郎三玉树,莫因裘敝笑人还。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约。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