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开后西湖好
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
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
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归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荷花盛开后的西湖美景,以及诗人在花深处饮酒、欣赏美景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荷花开后西湖好,
载酒来时不用旌旗。
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
香泛金卮烟雨微,
一片笙歌醉里归。
诗意:
这首诗词以荷花盛开后的西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享受。诗人在诗中描述了自己载着酒来到西湖,不需要旌旗引路,只需随着红幢绿盖的画船进入花深处。在花深处,香气弥漫,金酒泛起,烟雨微蒙,伴随着微弱的笙歌声,诗人陶醉其中。最后,诗人醉意盎然地归去。
赏析:
这首诗词以西湖的荷花盛开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的热爱和享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用“红幢绿盖”形容画船,用“金卮”形容酒,用“烟雨微”形容花深处的景象,以及用“一片笙歌”形容醉人的氛围。这些描写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情感。
诗词的主题是赞美自然美景和人生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通过描绘西湖的荷花盛开和诗人在花深处饮酒的情景,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结根幽壑不知岁,耸干摩天凡几寻。翠色晚将岚气合,月光时有夜猿吟。经行绿叶望成盖,宴坐黄花长满襟。此木尝闻生豫章,今朝独秀在巴乡。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会待良工时一眄,应归法水作慈航。
泠泠野水赴横塘,坐久松风入发凉。月淡星疏天欲晓,未妨清啸倚胡床。
落落过眼谁知音,故山桧枝森碧林。白鸥盟坚不待亩,岂应辟影忘息阴。末路功名梦已断,生平丘壑情自深。素琴浊酒般礴地,颇领渊明千载心。
九真山上接楼台,日月浮生紫气堆。北海下生金芍药,南溟宫产玉攻瑰。三清门户三田奥,九转工夫九辙回。当此炼成无价宝,从教人笑我痴騃。
南北东西万万千,乾坤上下两无边。相逢相见呵呵笑,屈指抬头月半天。
风骚开国胙寒岩,劳绩批书课翠岚。梨子要肥千取百,菊苗每摘一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