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解赏西湖好
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
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
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
一点沧洲白鹭飞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人能够领略西湖的美景?
无论何时,都有飞盖相追的人们贪婪地赶往花间,
陶醉于美酒中。
谁能知道,我静静地倚在栏杆上,
眺望着斜晖下的芳草和远处的水面,
微弱的烟雾中,有一点点沧洲的白鹭飞翔。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以及作者对其的赞美之情。作者首先表达了对那些追逐美景的人们的不解,认为西湖的美景无论何时都吸引着人们的注意。然后,作者转而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欣赏之情。他静静地站在栏杆上,凝望着斜晖下的芳草和远处的水面,感受着微弱的烟雾中沧洲白鹭的飞翔,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和对宁静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的追求。诗中的"飞盖相追"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对西湖美景的追逐和贪婪之情。而"沧洲白鹭飞"一句,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作者的视角,感受到了作者在西湖边静静观赏美景的宁静与愉悦。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也是中国古代文人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江上数峰青,露出卷心经。明明没个字,向道祗如今。
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後心中事。佩玉采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环玉长圆丝万系。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物会见郎人永弃。心驰魂去神千里。
岁暮远为客,一身归计深。尘沙日翳翳,雨雪夜阴阴。喜色开南信,悲怀动北琴。感时须寂寞,何独少陵心。
黄台瓜蔓已凄凉,五雁飘零不着行。一脉仅余三老在,半年又哭两兄亡。菊园霜熟秋香寂,蕙帐云寒春梦多。愁绝吟魂招不得,西楼风雨忆连床。
而今风韵,旧时标致,总皆奇绝,再相逢还是,春前腊后,粉面凝香雪。芳心自与群花别。尽孤高清洁。那情怀最是,与人好处,冷淡黄昏月。
世传学中禄,小子乃逢辰。一入谏诤司,鸿毛忽其身。可负万乘主,甘为三黜人。岂量尧舜心,如日照孤臣。薄责落善地,雅尚过朝伦。仅同龟在泥,敢冀蠖求伸。朱楼逼清江,下睨百丈鳞。羡此南鱼乐,不忍持钩轮。为郡良优优,乏才止循循。恬愉弗扰外,何以慰远民。拙可存吾朴,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