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已西湖好
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
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采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西湖的美景,以及游人们在湖畔的欢愉场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清明时节已经到了,西湖的景色非常美丽。
满眼都是繁华景象,人们争相走在道路上。
有人乘坐绿柳装饰的船只,有人驾驶朱轮车辆。
游人们在日暮时分相互告别,准备离开。
醒来后,醉酒声和喧嚣声逐渐消失。
曲折的道路沿着堤岸蜿蜒而上,一直延伸到城头。
无论走到哪里,总能看到盛开的花朵。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清明时节西湖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们的欢愉心情。清明时节,春天已经到来,大自然万物复苏,西湖的景色更加繁华美丽。人们在这个时候纷纷前往西湖游玩,欣赏湖光山色,感受春天的气息。诗中提到的绿柳和朱轮,是形容游船和车辆的装饰,增添了诗词的艳丽色彩。而日暮时分,游人们相互告别,准备离开,也给诗词增添了一丝离愁别绪。最后,诗人描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一直延伸到城头,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盛开的花朵,这是在表达美好的景色无处不在,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美丽的意象,展现了清明时节西湖的景色和人们的欢愉心情,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和赏析。
先生卧碧岑,诸祖是知音。得道无一法,孤云同寸心。岚光薰鹤诏,茶味敌人参。苦向壶中去,他年许我寻。
暑笼晴,风解愠。雨后余清,暗袭衣裾润。一局选仙逃暑困。笑指尊前、谁向青霄近。整金盆,轮玉笋。凤驾鸾车,谁敢争先进。重五休言升最紧。纵有碧油,到了输堂印。
朝夕云山满县郛,削成犀笋几千株。游人借笔抄诗板,远客投书乞画图。
春山漠漠淡烟横。阴壑丁丁伐木声。啼鸟静,落花轻。看棋松下暮云
中华倾弊无他故,习尚淡谈出望门。奏议救时翻见黜,搜扬隐逸更谁论。
病余归到洛阳头,拭目开眉见白侯。凤诏恐君今岁去,龙门欠我旧时游。几人樽下同歌咏,数盏灯前共献酬。相对忆刘刘在远,寒宵耿耿梦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