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情不负齐安郡,杜牧掌年与我齐。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残句:讨情不负齐安郡》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讨情之事的坚持和不懈努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讨情不负齐安郡,
杜牧掌年与我齐。
这首诗词的诗意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首先,"讨情"可以被解读为追求爱情或追求心灵的满足。诗人表达了他对于追求爱情的执着,不愿辜负齐安郡的期望。齐安郡是一个地名,可能代表着诗人所在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期望和追求。
其次,诗中提到了杜牧,他是另一位著名的宋代诗人。"杜牧掌年与我齐"表达了诗人与杜牧在创作上的平等和并肩的关系。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杜牧的敬仰和追随,以及对于诗歌创作的共同追求。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诗人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于追求爱情和心灵满足的坚持。其次,诗中的地名和人物的提及,增加了诗词的具体性和情感共鸣。最后,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和对于前辈诗人的敬仰,体现了他对于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爱情和心灵满足的坚持,同时展示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和对于前辈诗人的敬仰。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四体非槁木,焉得常无为。下士蔑轨则,德人慎容仪。屈伸一时间,良复关安危。举手一不当,尚难令童儿。横目愚而神,岂可易指撝。造次肆亵慢,合沓来轻欺。臂且有所使,衔袖未出时。恂恂君子心,于此先有思。脱若役吾仆,未容盛气施。刚桀世讵乏,受侮宁无辞。画一发狗纵,厥规
雪梅清瘦,月桂圆冷,天街新霁。想帝辇、三朝薄暮,催促烛龙开扇雉。正拜舞、捧玉卮为寿,花满香铺凤髓。罄禹穴、胥涛万顷,春入南山声里。鼎轴元老诗书帅。体宸衷、双奉亲意。勤色养、行春惜花,夜欢宴、瑶池衣彩戏。鼓淑气、遍湖山千里。惊破慳红涩翠。笑那个痴儿无赖。打得
眠云跂石十余年,回首抛官一瞬间。送旧迎新也辛苦,一番辛苦两年闲。
曾到蕲州不,人人说使君。使君才具合经纶。小试边城、早晚上星辰。佳节重阳近,清歌午夜新。举杯相属莫辞频。后日相思、我已是行人。
罗刹盈庭夜色寒,人家灯火半阑珊。梦回跳出铁门限,世上一重人鬼关。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