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晦月犹在,萧骚夜向晨。
已残几欲尽,忽见恍如新。
老桂沈清影,余辉釦半轮。
纤纤两头玉,皎皎一钩银。
明似哉生际,光疑太逼真。
妆楼谁起早,深拜误佳人。
楼钥(一一三七~一二一三),字大防,旧字启伯,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温州教授。干道五年(一○六九),以书状官随舅汪大猷使全。累官知温州。光宗朝,召爲考功郎,改国子司业,累迁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给事中。宁宗受禅,迁吏部尚书,因忤韩侂胄,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知婺州,移宁国府,仍夺职致仕。侘胄诛,起爲翰林学士,累迁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嘉定六年卒,年七十七。赠少师,謚宣献。有《攻媿集》一百二十卷、《范文正公年谱》等。事见《絜斋集》卷一一《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楼钥诗,以南宋四明楼氏家刻本《攻媿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底本残缺部分,据武英殿聚珍版《四库全书》本补足(其中五至七卷,武英殿本分爲四卷,仍改按底本目录爲序)。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残月如新月诗》是宋代楼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残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近晦月犹在,萧骚夜向晨。
已残几欲尽,忽见恍如新。
老桂沈清影,余辉釦半轮。
纤纤两头玉,皎皎一钩银。
明似哉生际,光疑太逼真。
妆楼谁起早,深拜误佳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轮近晦的残月,虽然已经快要消失,但在黎明的时刻,它突然重新变得明亮,恍如新月一般。老桂树的倒影沉静清晰,余辉如钩半挂在天空。那纤细的月牙像两颗玉石,明亮的月光如一钩银色。它的明亮仿佛生动地跳跃在人们面前,光芒如此真实而逼真。妆楼上的佳人们谁起得如此早,深深地向这明亮的残月拜倒,却误了佳人的美梦。
这首诗通过对残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残月的短暂存在让人感到珍贵,它的明亮与逼真也让人感到惊叹。诗中还通过妆楼上的佳人的形象,展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美好是容易被错过的,需要及时珍惜。
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残月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对比,将读者带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中。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和美好的思考和感悟。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
有欠牛眠子为寻,剩将朽胔换华簪。家阡只免牛羊到,此外穷通得上心。
长江风雨急,巨石虎狼蹲。水自分三道,舟唯过一门。细观真眩目,平下亦销魂。忠信知堪仗,见曹不用喧。
烟雨桃花夹岸栽,低低浑欲傍船来。石湖有此红千叶,前日春寒总未开。
紫府沉沉掩夜关,竹阴清扫月中坛。岁星偷得桃枝碧,董奉栽成李子丹。
未晓清风生殿阁,经旬赤气照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