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从开辟有,翁独擅真清。
磴古苍苔涩,岩空细溜明。
谁刊新即事,尽剔旧题名。
太息今犹古,江山不世情。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岑公洞》是宋代洪咨夔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洞从开辟有,翁独擅真清。
磴古苍苔涩,岩空细溜明。
谁刊新即事,尽剔旧题名。
太息今犹古,江山不世情。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为“岑公洞”的景观。诗人描述了这个洞穴的特点和景色,表达了对洞穴深远历史和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江山的珍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洞穴为背景,通过描绘洞穴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下面对每一句进行赏析:
1. "洞从开辟有,翁独擅真清。" 诗人描述这个洞穴是由历史上的岑翁开辟而成的,而这位岑翁以其独特的修行和洞察力在这个洞穴中体悟到了真正的清净。这句话表达了对岑翁的敬佩和对他所创造的洞穴环境的称赞。
2. "磴古苍苔涩,岩空细溜明。" 诗人描绘了洞穴的道路上古老的台阶上长满了苍苔,给人一种古朴而陡峭的感觉。而洞穴内的岩石中空的地方则透出微光,给人以一种幽静而明亮的感觉。通过这种对景色的描绘,诗人继续展示了洞穴的独特之处。
3. "谁刊新即事,尽剔旧题名。"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文人的墨客之风的不满。诗人批评了那些只追求创作新鲜事物的文人,而忽视了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诗人希望这些文人能够摒弃旧有的题材,创作出有真正意义的作品。
4. "太息今犹古,江山不世情。"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过去时代的向往。诗人感叹当下的社会和时代已经背离了古代的风气和价值,他对当下社会的不满和对过去风光的怀念在这句话中得到了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对洞穴景观的描绘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传统文化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的不满和对过去时代的怀念。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独特的景色和情感,展示了洪咨夔对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谁扰奚山众,焚林兽已穷。徙薪能远虑,下濑得深攻。南峤肩随息,中朝论愈公。但知分谤喜,宁肯自论功。
芦沟河上度旃车。行路看宫娃。古殿吴时花草,奚琴塞外风沙。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
昨日离城市,白云空往还。松风清耳目,端的胜人间。
官闲无事只深禅,斋戒何曾废客烟。总是老夫贪佛日,未妨天眼识公年。江湖满意藏诗笥,鸥鸟无心傍客船。参井黄昏云雾里,光明犹有一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