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茶中杂咏·茶焙》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
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
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性傲诞,隐居鹿门,自号间气布衣。咸通八年,登进士第。崔璞守苏,辟军事判官。入朝,授太常博士。黄巢陷长安,僞署学士,使为谶文,疑其讥己,遂及祸。集二十八卷,今编诗九卷。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性傲诞,隐居鹿门,自号间气布衣,咸通八年,登进士第,崔璞守苏,辟军事判官,入朝,授太常博士,黄巢陷长安,僞署学士,使为谶文,疑其讥己,遂及祸。集二十八卷,今编诗九卷。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茶中杂咏·茶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茶叶烘焙的过程和茶树所生长的环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在碧岩山下凿开,深度刚好两尺。
土壤容易带着云的根,烧制却难以碍住石脉。
初次烘焙成金饼,渐渐变得干燥如琼液。
九里茶树遍布杉林,山侧相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茶叶烘焙和茶树生长环境的细节,展示了诗人对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中用“凿”字表达了茶树所生长的地方,彰显了茶叶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诗中提到的“深二尺”,既是具体的深度,也是一种平凡的生活与现实的表达。诗中的“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揭示了茶叶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特点,以及茶叶烘焙的难度,传达了制茶工艺之繁复和品质之难得。

诗词逐渐描述了茶叶经过烘焙后的变化过程,“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茶叶经过烘焙后变得干燥如金饼,渐渐展现出如琼液般的精华。这种变化既是诗人对制茶工艺的赞美,也是对茶叶品质的赞叹。

最后两句“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表达了诗人对生长在杉林中的茶树的景象和茶文化的景仰之情。诗中的“九里”代表了茶树的分布广阔,茶树相互之间以杉林为背景,宛如相视相望的情景,形成了一幅茶山的美丽画卷。在这种茶山的美景中,茶叶的生长变得更加独特而令人敬畏。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茶叶烘焙和茶树生长环境的细节,展示了作者对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赞美了茶叶的品质和茶山的美丽。同时,这首诗词也向人们传递出一种追求真实自然、珍视生活细节的态度和情感。

  • 《眼儿媚》

    先来客路足伤悲。那更话别离。玉骢也解,知人欲去,骧首频嘶。马蹄动是三千里,后会莫相违。切须更把,丁香珍重,待我重期。

  • 《偈三首》

    今朝结却布袋口,明眼衲僧莫乱走。心行灭处解翻身,喷嚏也成师子吼。旃檀林,任驰骤。剔起眉毛顶上生,剜肉成疮露家丑。

  • 《宿正觉寺》

    正觉江边寺,风烟罨画然。庭罗合抱树,门泊钓鱼船。暮雨凉初过,中秋月正圆。无人来共赏,独自占江天。

  • 《失调名》

    缺月挂檐牙。

  • 《赠孙花翁》

    我生头发未燥时,花间已歌花翁诗。我发既长今渐白,犹见花翁好颜色。举酒祝翁寿百年,我为诗孙戏翁边。

  • 《奉和春日游苑喜雨应制》

    仙跸九成台,香筵万寿杯。一旬初降雨,二月早闻雷。叶向朝隮密,花含宿润开。幸承天泽豫,无使日光催。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