瀍河东看杏花开,花外天津暮却回。
更把杏花头上插,图人知道看花来。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瀍河上观杏花回》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站在瀍河东岸观赏杏花开放,
花瓣飘散在天津的暮色中又回到原处。
我还特意在杏花上插上一枝,
就是为了让人们知道来此欣赏花朵。
诗意:
这首诗以瀍河为背景,描绘了作者站在瀍河东岸欣赏杏花的情景。杏花在暮色中飘落,然后又回到原处,形成了一种回归的美感。作者在欣赏杏花的时候,甚至特意在花上插上一枝,目的是让其他人知道这里是观赏花朵的好地方。
赏析:
这首诗以瀍河为背景,通过描绘杏花的开放和飘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诗中使用了"花外天津暮却回"的手法,将杏花的花瓣与天津的暮色相对照,形成鲜明的意象对比,突出了杏花回归的美感。此外,作者还通过在杏花上插上一枝,表达了自己对美的分享和传播的愿望,希望更多的人来欣赏花朵的美丽。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杏花在瀍河边的美景,同时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美的分享的态度。通过描写杏花的开放和回归,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生命变迁和自然循环的思考。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描写方式和富有诗意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欣赏自然之美、追求美好人生的情感。
种菊待佳节,节至花自繁。朝感凉风吹,夕爱清露团。封培才几日,翠类纷珊珊。君曹本称剧,占署无停翰。才优顾多暇,曾不废览观。作诗见高兴,读之起予叹。念昔田里居,幽事颇复论。种此黄紫杂,撩乱发墙根。撷英泛浊酒,亲友日为欢。一朝走京邑,连岁遭阻艰。鬓毛将看白,泪眦
颗颗苞甘液,年年饫老饕。绝胜九千岁,三度窃蟠桃。
小庵云雨上,朝槛俯晴雷。客子得幽胜,道人时往来。闲情聊自喜,昔事只堪哀。冲墙从兹老,何能叙玉台。
世传一尾龟百龄,此龟逮见隋唐兴。虽然天幸免焦灼,想屡缩颈愁严凝。前年赴满不量力,欲替鳌负三崚嶒。番禺使君邂逅见,知困簸荡因嗟矜。疾呼余且设网取,以组系首龟穿绳。北归与俱度大庾,两夫贔屭苦不胜。舣船秦淮担送我,云此一可当十朋。昔人宝龟谓神物,奉事稿骨尤兢兢。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结客行行入翠微,桃源深处醉芳菲。狂歌不减刘公干,尽日花间坐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