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心空骨寒槁木暖,未发髑髅津沥乾。
秋入眼角,春生鼻端。
相呼相唤知音会,为我们前倒刹竿。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诗词的中文译文:
看看,心空骨寒槁木暖,
未发髑髅津沥乾。
秋入眼角,春生鼻端。
相呼相唤知音会,
为我们前倒刹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禅师释正觉创作的作品。通过这首诗词,作者表达了禅修者对于内心的观察和感悟。
诗词中描述了禅修者内心的状态和境界。"心空骨寒"表明禅修者的内心是空灵的,没有烦恼和杂念的干扰。"槁木暖"则描绘了禅修者身体的感受,尽管外界寒冷,但内心的修行使得身体感到温暖。
诗词中还表达了禅修者对于时间的觉知。"未发髑髅津沥乾"描述了时光的流逝,但禅修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变化。"秋入眼角,春生鼻端"表明禅修者能够在眼角感受到秋天的凉意,鼻端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对于时间的敏感和觉知。
最后几句诗词中出现了"相呼相唤知音会"和"前倒刹竿",表达了禅修者们相互呼唤,相互理解的重要性。禅修者们相互交流、互相支持,共同追求禅修的境界,以达到超越尘世的目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和对于时间的觉知,以及禅修者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追求禅修境界的意义。
一舟元夕卧孤村,夜半相呼了不应。说与儿曹休谇语,黄州明日买残灯。
九皋羽翼下晴空,万里心难驻玉笼。清露滴时翘藓径,白云开处唳松风。归当华表千年后,怨在瑶琴别操中。好共灵龟作俦侣,十洲三岛逐仙翁。
眼前列杻械,熊挂玄蛇吼。夜看丰城气,朝光入甕牖。
不饵住云溪,休丹罢药畦。杏花虚结子,石髓任成泥。扫地青牛卧,栽松白鹤栖。共知仙女丽,莫是阮郎妻。
谁能一枉林间寺,君独屡过湖上村。先世文章出遗逸,当家句法有渊源。平生所识盖无几,盛意若何如见存。元佑兰台妙人物,我今寂寞愧诸孙。
春暖秋凉兼景好,年丰身健更时和。如茵草上轻轻碾。似锦花间慢慢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