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心心无住,了了有据。
河汉横秋,斗柄濡露。
须菩提坐禅,憍尸迦雨华。
蚌含明月兔怀胎,勘破少林传底句。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心心无住,了了有据。
河汉横秋,斗柄濡露。
须菩提坐禅,憍尸迦雨华。
蚌含明月兔怀胎,勘破少林传底句。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禅修者的心境和领悟。心境的表达是“心心无住,了了有据”,意味着禅修者的内心没有固着于任何事物,而是能够清楚地把握住每一刻的存在。诗中提到的“河汉横秋,斗柄濡露”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明澈。

诗中还提到了“须菩提坐禅,憍尸迦雨华”,这是指禅宗传承中的两位重要人物。须菩提是佛陀的得意弟子,坐禅是修行中的主要修持方式。憍尸迦则是禅宗祖师,他的名字意为“大勇猛”,所以这里可以理解为禅修者以勇猛的精神态度坐禅。

最后两句“蚌含明月兔怀胎,勘破少林传底句”是隐喻的表述。蚌含明月兔怀胎暗示着内心的宝贵和潜藏的智慧,勘破少林传底句意味着对禅宗传统的深入理解和超越。这两句诗句表达了禅修者在修行中愿意超越表面的现象,探索内心的深层意义。

赏析: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的心境与修行的目标。诗中的描写充满了禅宗的哲理和禅修的境界,以自然景观和隐喻的方式展示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明澈和超越。这首诗具有深邃的意义,引导读者进入禅修者的内心世界,感受禅宗修行的追求与境界。

总之,这首诗通过独特的意象和隐喻,以及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展示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明澈和超越。它在宋代禅宗文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禅修者对于修行的追求和理解。

  • 《李郡丞邀同胡文学游山庄和韵》

    风巾飘不定,重上去时楼。苍鼠翻诗橐,青虫堕酒瓯。苦吟还掉臂,扶醉欲平头。世道吾无补,何因用著愁。

  • 《后江行十绝》

    拥骑年时忆往来,旧时行处半莓苔。山云勒驾应频笑,又是江南勾当回。

  • 《贾浪仙》

    仙游谪下可能禁,多少名山助苦吟。千古断碑犹有恨,推敲无字到于今。

  • 《题西轩竹上》

    昔去无此屋,今兹更添竹。吾辈固萧閒,道人殊不俗。

  • 《题李简夫葆光亭》

    迳草侵芒屩,庭花堕石台。小亭幽事足,野色向人来。坐上乌皮几,墙间大瓠罍。老成无不可,谈笑得徘徊。

  • 《呈葛抚州二首》

    试说临川郡,江西第一州。晏王今邑子,颜谢古诸侯。未觉流风远,端知物望优。岘山犹得拟,湛辈肯容不。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