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鼻筒直,眼眶深。
默时自觉失却口,妙处谁会相传心。
便与麽,只如今,影中辨取兮户挂凋林。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朝代:宋代
作者:释正觉

鼻筒直,眼眶深。
默时自觉失却口,
妙处谁会相传心。

便与麽,只如今,
影中辨取兮户挂凋林。

中文译文:
鼻梁笔直,眼窝深陷。
静默时自觉失去言语,
奇妙之处谁能领悟心灵。

纵然与他人相对,
仍只是现世之人,
在影子中辨别取舍,
门户上挂着凋敝的枝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僧人释正觉所作。诗中通过描绘禅修者的面容特征来表达禅修的境界和心灵的体验。

首先,诗中描述了禅修者的面貌,鼻梁笔直,眼窝深陷,这些特征展示了禅修者内心的专注和深度。接着,诗人提到禅修者在静默中自觉失去了言语,这表明禅修者在默默中体验到了超越言语的境界,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诗的下半部分探讨了禅修者与世俗的关系。诗人提到禅修者与他人相对时,仍然只是现世之人,这暗示了禅修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在现实中寻找内心的净土。最后两句诗,通过影子中的凋敝枝叶,象征禅修者对于现实世界的洞察和超脱。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的内心体验和修行境界。通过描述面容特征、默默失语以及与现实的关系,诗人揭示了禅修的境界和禅者的心灵追求。这首诗词呈现出禅修的超脱和内在的美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禅宗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和修行者的境界追求。

  • 《金陵杂兴二百首》

    紫云回薄隐新愁,早起钟声也是不。遍地葱花两三亩,至今人道景阳楼。

  • 《七夕》

    岁岁今宵乞巧楼,疏星如弈月如钩。莫将寒信侵房屋,肯把閒情问女牛。儿笑无书空曬腹,妇言有酒可浇愁。鹊慵竟失河桥约,尽日喳喳古树头。

  • 《以庐山三叠泉宁张宗瑞》

    九叠峰头一道泉,分明来处与云连。几人竞赏飞流胜,今日方知至味全。鸿渐但尝唐代水,涪翁不到绍熙年。从兹康谷宜居二,试问真岩老咏仙。

  • 《运司园亭·雪峰楼》

    西山最高峰,积雪连四季。登楼试寓目,入国有故地。烽候虽久息,武经思豫备。文饶昔筹边,公意今无愧。

  • 《偈颂七十八首》

    浪爪拏舟雪溅空,十年胸际著慈风。如今堂上时相见,分付饮茶谈笑中。

  • 《新秋》

    蝉声昨日催秋至,渐觉单衣卷凉吹。闲吟最爱夕阳天,水转澄鲜山转媚。几处桐阴清露垂,萧然物候翻相宜。不知宋玉何为者,畏见西风摇落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