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岩岩山有秋痕,淡淡云无宿根。
入极一默之底,出成三昧之门。
用不勤,湛若存,澄弗清兮搅不浑。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诗词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山上留下深秋的痕迹,
云彩淡淡地无处根踪。
沉浸于极致的寂默之中,
由此通达三昧的门径。
无需勤奋修行,
心境依旧纯净,不被扰乱。

诗意: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表达了禅修者的心境和修行境界。诗中描绘了山上留下的深秋痕迹,以及云彩淡淡地漂浮而无处根踪的景象。通过进入极致的寂默状态,禅修者能够领悟到三昧的境界,达到心灵的安宁与超脱。诗词强调了修行者不需要过分勤奋,只需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净,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干扰。

赏析: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的修行境界,表达了禅宗思想的核心。诗中的山、云、寂默等意象都是禅宗常用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将禅修者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强调修行者在冥想中与自然的共通性与超越性。诗中的“一默”和“三昧”是禅宗修行中的重要概念,分别指代禅定中的寂默境界和更高层次的境地。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禅修者不为外物所扰的境界和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这首诗词以简约的表达,抓住了禅修者追求内心安宁与超脱的精神境界,体现了禅宗的思想特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修行境界的表达,诗人成功地传递了禅修者的内心体验,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追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 《奉和翁千四知千十四隐居山中作》

    翁侯两兄弟,志尚等高独。闲心没江鸥,逸兴狎山鹿。难兄早登第,高风动乔木。湘南花满汀,百里正膏沐。归作山水游,词源倾百斛。令弟小谢徒,深沉郁林麓。优游千卷书,平生几竿竹。能琴弦不理,少饮巾未漉。史倡复弟酬,音调谐击筑。昼卧小窗南,烦暑在荷屋。凉风从何来,池花

  • 《挽林天和》

    行配古君子,齿尊乡丈人。傥来名位晚,长往诔文新。薤露空悲腊,刍灵不见春。诸郎无过毁,寿考没元身。

  • 《秋兴》

    白头韭美腌虀熟,赬尾鱼鲜斫鱠成。却对盘餮三太息,老年一饱费经营。

  • 《应天长(南屏晚钟)》

    翠屏对晚,鸟榜占堤,钟声又敛春色。几度半空敲月,山南应山北。欢娱地,空浪迹。谩记省、五更闻得。洞天晓,夹柳桥疏,稳纵香勒。前度涌金楼,笑傲东风,鸥鹭半相识。暗数院僧归尽,长虹卧深碧。花间恨,犹记忆。正素手、暗携轻拆。夜深後,不道人来,灯细窗隙。

  • 《代饯行》

    比来长掾宰如君,退食时惟儒士亲。编简香中犹得味,簿书丛底不沾尘。乍交只恨过从浅,每到须蒙问劳频。多少清风留鹤国,不堪折柳向西津。

  • 《寄外》

    尽扇停挥白日长,清风细细袭罗裳。女重来报新簪熟,安得良人共一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