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空兮星斗寒,海之缩兮潮波还。
推月之蟾止三脚,养雾之豹窥一斑。
拈出门门问相识,知音点头应不悭。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朝代:宋代
作者:释正觉
天之空兮星斗寒,
海之缩兮潮波还。
推月之蟾止三脚,
养雾之豹窥一斑。
拈出门门问相识,
知音点头应不悭。
中文译文:
天空中的星斗寒冷,
海水退缩潮波还。
推动月亮的蟾蜍仅有三只脚,
养育雾气的豹子窥探一斑。
拈起门扉去问相识的人,
知音点头应当不吝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正觉所作,以禅宗的思想为基础,表达了禅修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真实的追求。
首先,诗中描绘了天空星斗寒冷、海水退缩潮波归还的景象,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展示了宇宙的奥秘和无常性。这种冷寒和变化的描述,既可以理解为禅修者对世俗的冷漠和超越,也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界万物变化的敬畏和体察。
接着,诗中提到了推动月亮的蟾蜍只有三只脚,养育雾气的豹子仅能窥见一斑。这里的蟾蜍和豹子被运用为象征,表达了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渺小认知。蟾蜍推动月亮只有三只脚,暗示了人类对宇宙真理的理解常常是局限的,而豹子窥见雾气中的一斑,则表明人类对真理的认知只是片面的。
最后,诗人说拈起门扉去问相识的人,指的是主动寻求有缘人的交流,希望能找到知音。知音点头应当不吝啬,表达了诗人对真实友谊的珍视和期望。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和对人类认知的思考,展示了禅修者对宇宙的敬畏、对真实的追求以及对真挚友谊的渴望。这种审美体验旨在引导读者超越自我,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流落天涯鬓欲丝,年来用短始能奇。无材藉作长闲地,有懑留为剧饮资。万里不通京洛梦,一春最负牡丹时。襞牋报与诸公道,罨画亭边第一诗。
未破河西寇,朝廷尚有忧。淮南命儒帅,塞上足封侯。莫擐黄金甲,须存百胜谋。昔尝经黠虏,今去正防秋。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
宴坐浑如槁木枝,罏烟瓶蕊小窗宜。书慵卷起閒今古,回向心源不动时。
花深深。柳阴阴。度柳穿花觅信音。君心负妾心。怨呜琴。恨孤衾。钿誓钗盟何处寻。当初谁料今。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