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形声幻为,闻见智随。
自然出碍,平等何疑。
莹明而绝累,圆应而无疵。
而今问你,且道是谁。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禅修者和佛法导师化身为真实存在,寻求赞赏。
形象与声音交织幻化,听闻和觉知相应智慧。
自然而然地超越种种障碍,平等心中还有何疑虑。
光辉明亮而无所累赘,圆满应对而没有瑕疵。
如今向你提问,请问这是谁的境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禅修者和佛法导师追求真实存在并希望得到赞赏的愿望。诗中通过描绘形象和声音的幻化,以及禅修者对外界的感知和智慧的回应,表达了禅修者对于超越种种障碍、拥有平等心境的追求。诗人通过描述光辉明亮且无累赘的状态以及圆满而无瑕疵的应对方式,表达了禅修者的境界。最后,诗人向读者提问,希望读者能够思考并回答这样的境界是属于谁的。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禅修者对于超越世俗界限的追求,以及他们对于平等心态和智慧的追求。通过形象幻化的描绘和智慧的回应,诗人传达了禅修者对于自然超越的状态,以及他们对于光明明亮和圆满无瑕的境界的渴望。诗词中的问题提问让读者思考,这样的境界到底属于谁,进一步引发了对于人性、智慧和境界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禅修者的追求和境界,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智慧的表达,呈现出超越世俗的境界和追求平等心态的意境。

  • 《观水》

    细如虾蚓足留连,大可蛟鲸出自然。当使川流应到海,只今坎止亦成渊。民忧不见尧咨日,地碍何由禹凿穿。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

  • 《淳熙十六年皇后册宝十三首》

    鼓钟喤喤,声筦锵锵。剑佩弃庭,济济洋洋。礼典告德,皇心乐康。于万斯年,受福无疆。

  • 《绝句赠初和甫》

    处士孤怀少往还,平时一刺字多漫。能容著帽挥谈拂,可见高人礼数宽。

  • 《过无锡见李元德祭酒》

    峦树棲禽暖不飞,不如弓缴有危机。季鹰若悟蓴鲈好,应悔江东不蚤归。

  • 《偈颂二十九首》

    虾蟆翻出阔,曲鳝草之长。门前飞八百,屋后走千张。

  • 《久寓悟空院刹行而书之》

    寂寂精庐切半空,古原高下稻花中。莲趺披素轻云梵,花萼雕红细雨宫。孤鹤睡迷千树月,断蝉吟绕五更风。心縻尺组遥相谢,归马南蹄疾似蓬。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