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水怀月,空山吐云。
清白自若,高閒不群。
丘壑性灵兮猿鹤得伴,江湖情味兮鸥鹭相分。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正觉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禅修者的境界和心境,展示了禅宗的理念和修行的境界。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止住水波,心中怀抱着明亮的月光,空山间飘荡着白云。清净无瑕的心境自然如此,高高在上,与尘世不同。山川的灵性,猿猴和鹤鸟成为了伴侣,江湖的情趣,鸥鹭相互分飞。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禅修者的境界和心态。首先,诗人通过"止住水波"和"空山吐云"的描绘,表达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将心境与外界景物相融合,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同时,"清白自若"和"高闲不群"的描述,展示了禅修者独立超然的心态,不受外界纷扰和功名利禄的困扰,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和淡泊。
其次,诗中的"丘壑性灵兮猿鹤得伴"和"江湖情味兮鸥鹭相分",揭示了禅修者与自然的交融和与世界的和谐。诗人将山川的灵性与猿猴、鹤鸟的自然生活相结合,表达了禅修者在静观自然中与万物相通的境界。同时,"江湖情味"和"鸥鹭相分"的描述,展现了禅修者对自然界中一切生灵的包容与尊重,以及对自然界的和谐平衡之美的赞美。
这首诗词通过对禅修者的心境和境界的描绘,表达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和境界。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追求清净和高度的自在,同时也展示了禅修者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赞美。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禅修者追求心灵自由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发舟马头岸,驻车牛尾驿。
人间何处难忘酒。闭门永日无交友。何以乐天真。云山发兴新。听风松下坐。趁蝶花边过。一盏此时空。幽怀谁与同。
甫作诗为两翁寿,岂虞相继骇予闻。八旬已过太公望,一旦俱为冥漠君。场屋少时尝张王,兵戈晚岁忽纷纭。全天所赋无遗憾,端复真修地下文。
千山匼匝绕三山,尽属危楼一觑间。云汉星辰谁道远,邻家花木不容悭。凭栏要取西湖尽,落叶尤宜朔吹寒。况是先生庄列辈,眼高人境几层看。
幽居悄悄何人到,落日清凉满树梢。新句有时愁里得,古方无效病来抛。荒檐数蝶悬蛛网,空屋孤萤入燕巢。独卧南窗秋色晚,一庭红叶掩衡茅。
清霜雕远木,潩水溢西陂。画鹢凌空界,鸣鸥矫翠漪。菊残犹可折,竹密不容窥。物我同真际,谁当惮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