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而知,灵灵者谁。
无像而独存鼻孔,有句处不挂唇皮。
夜冷星河阔,霜清斗柄垂。
从缘应世也,恰恰相随。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默默而知,灵灵者谁。
无像而独存鼻孔,
有句处不挂唇皮。
夜冷星河阔,
霜清斗柄垂。
从缘应世也,
恰恰相随。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禅者的写真表达了一种默默悟道的境界。诗中提到的"灵灵者"指的是那些具有智慧和觉悟的人。禅者超越了形象的束缚,只留下鼻孔,意味着他们超脱了世俗的欲望和执着。他们的言语不掩饰内心的真实,不张扬虚伪。夜晚寒冷,星河浩瀚,冷冽的霜使天上的北斗柄低垂。禅者通过顺应缘分来应对世俗,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禅者超脱尘世,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觉悟的境界。通过禅者无像的形象,表达了超越外在形式的境界,只保留内在的感知。禅者不受世俗的诱惑和束缚,言辞真实而不虚伪。夜晚的寒冷和星河的广袤给人以深远的印象,与禅者超越尘世的境界相呼应。最后一句"从缘应世也,恰恰相随"表达了禅者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世间的缘分,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禅者超然物外的境界,引发人们对内心平静与觉悟的思考。
金风玉露。喜鹊桥成牛女渡。天宇沈沈。一夕佳期两意深。琼签报曙。忍使飚轮容易去。明日如今。想见君心似我心。
舟横别港赴鸥约,人立斜阳等燕归。心事一春拈不出,两堤杨柳又绵飞。片云筛雨过横塘,衬断苹风作晚凉。意快短檠推不照,柳边听月对啼螀。
公馀纵目望江山,万化穷来冈象间。闻说圣君将下诏,未容清澹与僧闲。
稼桃复稼李,照影落春水。渡头看青杨,翦剪从风起。裁书写连环,殷勤问行李。一笼幺凤翼,一系青鸾尾。江南三月天,群英烂如绮。开到芜菁花,春事良未已。何当缓缓归,荡漾绿波裹。
江蓠生古砌,花每落禅床。嘉客未采掇,空门自馨香。名因诗目见,色对道心忘。不遇陆内史,谁知殊众芳。
净客之名从此有。多谢风流,飞驭陪尊酒。持此一卮同劝後。愿花长在人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