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从身出门,即物契神。
一机历历,三昧尘尘。
逢场且了游戏事,向道非无幻化人。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这首诗词探讨了身体与心灵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互动。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禅宗修行者与主宰世界力量的超凡存在之间的真实写照,寻求赞赏。禅人出门离身体,与外界万物融为一体。身体活动不断,心灵则沉浸在超然的境界中。纷繁的世俗事物只是游戏,真正的追求在于通向道的彼岸,超越幻象的人性。

诗意:
这首诗词传达了禅宗修行者的境界和心路历程。禅人超越了肉体的束缚,与周遭的世界相融合,体验到心灵的自由与超越。通过脱离日常琐事和幻象,他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通向真理的道路。他们认识到,世俗的游戏并不能满足内心的追求,真正的目标是超越人性的幻象,寻找真实的自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宗修行者的境界,通过对身体与心灵的关系的描绘,展示了禅修的核心思想。禅人通过离开身体,将自己与世界融为一体,达到了超越日常生活的境界。他们领悟到世俗的事物只是游戏,真正的目标在于超越幻象,通向内心的道路。这首诗词呼应了禅宗的理念,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超越人性的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表达,传达了禅宗修行的境界和追求。它呈现了禅人超越身体与世界的境界,强调了超越幻象和寻找真实自我的重要性。这首诗词给予读者一种静心思考的机会,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本质和内心的追求。

  • 《食荔支二首》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 《辛法司宅观妓》

    南国佳人至,北堂罗荐开。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鸾杯。云光身后落,雪态掌中回。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 《虞美人》

    风清日晚溪桥路。绿暗摇残雨。闲亭小立望溪山。画出明湖深秀、水云间。漫郎疏懒非真吏。欲去无深计。功名英隽满凌烟。省事应须速上、五湖船。

  • 《纪西夏事》

    七百里山界,飞沙与乱云。虏骑择虚至,戍兵常忌分。啸聚类宿鸟,奔败如惊麕。难稽守边法,应敌若丝棼。

  • 《题曾真君炼丹井》

    樟源岭下炼丹井,建德道间仙女泉。埋没只今谁汲引,信知名字托人贤。

  • 《秋日客思》

    南北东西俱我乡,聊从地主借绳床。诸公共得何侯力,远方新抄陆氏方。老去事多藜杖在,夜来秋到叶声长。蓬莱可托无因至,试觅人间千仞岗。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