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雪拭晚晴,水受秋清。
天空四壁,月冷三更。
湛存而独立,定应而周行。
二仪之道成且平,万像之印虚不盈。
鸥鸟情閒机事外,夕阳沙上未寒盟。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雪拭晚晴,水受秋清。
天空四壁,月冷三更。
湛存而独立,定应而周行。
二仪之道成且平,万像之印虚不盈。
鸥鸟情閒机事外,夕阳沙上未寒盟。

诗意:
这首诗词以冬日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雪后的晚晴和秋水的清澈,表达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和清明。诗人观察天空,感受到四壁环抱的广袤,以及月亮在深夜的寒冷。禅修者心境宁静而独立,心定而周全,展现了禅修的境界。诗中提到的"二仪之道"和"万像之印"暗示着禅修者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和体悟,表达了禅修者对于宇宙法则的认识和超越个体的境界。最后两句描述了鸥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夕阳下的沙滩还未完全冷却,暗示禅修者在超越尘世的同时,仍保持对自然和人世间的关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意象丰富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的内心境界和对宇宙法则的体悟。诗中使用了寒冷的冬景来烘托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清明,展示了禅修的修行目标和境界。通过对天空、月亮、水、雪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禅修者对宇宙的感悟和对自然界的敬畏。最后两句以鸥鸟和夕阳为形象,展示了禅修者超越尘世而又与自然和人世间保持联系的境界,表达了一种超然而又平和的心态。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禅修者的心境和境界,同时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诗词具有一种清新而超然的美感。这首诗词通过对禅修者的描绘,引领读者进入一种宁静、清明的境界,同时又传达了对自然和世界的关注和敬畏之情。

  • 《秋雨霁倏闻宗圣案伎应这饮酒诗呈宜甫》

    寒风细雨未晴天,密似轻尘薄似烟。一室独吟图史乱,四邻高会绮罗鲜。雁飞斜柱弦随指,蟹芦新螯酒满船。自笑不歌仍不饮,昏昏只解枕肱眠。

  • 《合江亭晚眺》

    倚杖钩帘两水间,晴光飞影上雕栏。帆催画鷁抟风去,雪吐铦锋作剑攒。平野烟浮迷远目,晚溪潮涨失前滩。骑鲸一往扶桑近,休问人间行路难。

  • 《和臧奎秋夜书怀》

    林中独坐欲中宵,落叶纷纷触坏袍。月影渐移蛩韵急,露华初上鹤声高。四时催老秋偏感,万事萦心夜更劳。犹赖清风知我意,频吹庭竹助萧骚。

  • 《虞获子鹿》

    虞获子鹿,畜之城陬。园有美草,池有清流。但见蹶蹶,亦闻呦呦。谁知其思,岩谷云游。

  • 《感皇恩 赠元舜举·尝为宋文屯田官,以善歌》

    今夕是何年,故人相遇。快着银杯泻春露。高阳旧友,要听一声金缕。行云留不去、惊如许。凤*微吟,珠绳低度。夜半银屏恍私语。夜花零乱,掩尽六朝琼树。明朝南浦道、伤平楚。

  • 《追欢偶作》

    追欢逐乐少闲时,补贴平生得事迟。何处花开曾后看,谁家酒熟不先知。石楼月下吹芦管,金谷风前舞柳枝。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乐天一过难知分,犹自咨嗟两鬓丝。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