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寒林气清,晚浦潮平。
自由之像,相随而名。
孤藤拳脱略,三篾肚膨亨。
闹市谁嫌机用熟,丛林人道饱参生。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正觉的作品。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禅宗思想为主题,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的境界和内心体验。

诗中提到的"寒林气清,晚浦潮平"表达了大自然的宁静和清新之美。作者借此描绘了禅修者在冷寂的森林中,感受到了无尽的宁静和清净。这里的"寒林"和"晚浦"暗示了一个与尘世喧嚣相隔的僻静之地。

"自由之像,相随而名"这句诗意蕴含深远。它强调了禅修者内心的自由与解脱,将禅修者比作"自由之像",意味着他们在超越尘世束缚的同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名份。这种自由并非是放纵和纵欲,而是对内心的深度洞察和超越。

"孤藤拳脱略,三篾肚膨亨"这句诗描述了禅修者摆脱了尘世的束缚和烦恼,内心得到了解放和满足。"孤藤拳脱略"意味着禅修者不再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三篾肚膨亨"则表达了禅修者内心的宽广和满足。

"闹市谁嫌机用熟,丛林人道饱参生"这两句诗意深邃。它们表达了禅修者对于尘世的看法和态度。禅修者认为,在喧嚣的闹市中,谁会因为机缘和利益的熟悉而感到满足呢?而在幽静的丛林中修行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参悟生命的真谛。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禅修者的境界描写,传达了禅宗思想中的追求自由、超越尘世和寻找内心平静的主题。它提醒人们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通过静心与自然对话,寻求内心的满足和真谛。

  • 《即事(二首)》

    天街酒好不须言,弦管春风处处喧。旧传北地鸣珂巷,得似南京富乐园。

  • 《和雁湖先生病起自警八章》

    永夜朝元骞树,萧晨晞发扶桑。妙处本来一贯,何异心斋坐忘。

  • 《玉漏迟(四时怀古冬词)》

    故都冬亦好。风光可是,人间曾有。问雪楼台,肉阵不教寒透。妙手搀春弄巧,唤得应、千花如绣。灯市酒。笙歌镇似,元宵时候。见说是事都新,但破冻潮声,去来依旧。老梦无情,不到六桥风柳。回首孤山好景,倩人问、梅花安否。应自瘦。雪霜可能僝僽。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古初》

    长沙有孝子,姓字死犹香。料得郡举首,他无人敢当。

  • 《妙庭观用东坡韵》

    山房书篆自磨丹,溪月还来照碧潭。鼎惧神奸暗持去,道人聊保一枝安。

  • 《用金克家韵赋梅花》

    我赋梅花逼古人,人疑和靖是前身。只思长向花前醉,不厌闲来树下频。俗眼但知夸洁白,老怀端是爱清真。大家管领须宜早,莫待飘零作地茵。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