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目炯炯,须发苍苍。
疏林霑野雪,古涧湛秋光。
绵缝谁分梭路细,针关初透线芒长。
鹤梦未晓,鸟行无章。
平买平卖兮,还他当行。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眉目炯炯,须发苍苍。
疏林霑野雪,古涧湛秋光。
绵缝谁分梭路细,针关初透线芒长。
鹤梦未晓,鸟行无章。
平买平卖兮,还他当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宗修行者的形象和内心状态。禅人的眉眼神采炯炯有神,须发苍苍,显示出他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修行的苦行。他身处于一片稀疏的林间,被野雪所沾染,感受到了古老涧谷中幽静的秋光。
诗中出现了绵缝、梭路、针关等与纺织相关的词语,意味着禅人在修行中将内心纺织得细致入微,通过细小的针脚和梭织的工夫来透彻领悟。禅宗修行注重细致入微的觉知和体验,将其比喻为纺织的过程,表达了对修行者的要求。
诗中还出现了鹤梦未晓、鸟行无章的描写,表达了禅人对于世俗的追求和琐碎的行为的超越。禅宗强调超越日常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追求无我、无欲、无求的境界。鸟行无章的描写也暗示了禅人在修行中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超越一切束缚。
最后两句“平买平卖兮,还他当行”,表达了禅人对于日常生活的平和态度和对修行的坚持。平买平卖的典故意味着对世俗财富的淡泊,还他当行的表述则强调了禅人在修行中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将修行的境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禅宗修行者的形象和内心境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禅修的隐喻,表达了对修行者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束缚的超越。它展现了禅宗的哲思和修行理念,同时也对读者提出了对生活和内心的深思。
急浪吹飞雪,鸣稿破晓滩。异乡人易老,行路古来难。玉露晨初湿,天河夜不乾。飘流双鬓白,未有一枝安。
风落虚檐燕子声,屋头屋尾菜花明。炉熏燕坐参消息,理本无亏莫望盈。
轶材腾骥騄,涌思决河渠。枝茂根先实,名高士岂虚。君王怜旧土,馆殿有新除。努力功名会,燕然欠大书。
白羽绿弓弦,年年只在边。还家剑锋尽,出塞马蹄穿。逐虏西逾海,平胡北到天。封侯应不远,燕颔岂徒然。
荷芰东西鱼映叶,樵舟朝暮客乘风。清泉雨后分毛发,何必南湖是镜中。
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念越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