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情谓之外兮言路那通,形壳之外兮模画那同。
一方明有月,万簌啸而风。
其应而妙,其用而冲。
图星之拱兮周罗而北,流水之向兮曲折而东。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禅宗思想中超越情感和形式的境界,表达了艺术创作和禅修境界的相通之处。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情感被称为超越之外的东西,言语难以传达。形式被视为模拟之外的东西,画画难以相同。明亮的月亮照耀着这一方,万物欢快地歌唱,风吹过大地。它的回应是神奇的,它的运用是冲击的。星星环绕着天空,北方有罗盘指引;流水向东流淌,弯曲而有变化。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禅宗思想中超越情感和形式的境界。情感被视为有限的,言语无法完全表达内心的体验。形式被视为局限的,艺术作品无法完全再现自然和心灵的真实。诗人通过描绘明亮的月亮和欢快的自然景象,以及星星和流水的运动,传达了超越情感和形式的境界。他认为真正的境界在于超越言语和形式的束缚,直接体验自然和内心的真实。

这首诗词赏析了禅宗思想中的"即境即佛"的观念,即在直接体验当下的境界中,可以达到超越个人情感和形式的境地。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自然界的运动,表达了禅修者在静心观察自然时所获得的境界感受。诗句简洁而意境深远,以寥寥数语点出禅宗思想的精髓,引发读者对禅修和艺术创作的思考。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明亮的月亮、欢快的自然景象以及星星和流水的运动,表达了禅宗思想中超越情感和形式的境界。诗人认为真正的境界在于超越言语和形式的束缚,直接体验自然和内心的真实。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示了禅宗思想的精髓,引发读者对禅修和艺术创作的思考。

  • 《桂花》

    一秋无雨亦无风,比似常年迥不同。鼻观了无分别想,道人结心本来空。

  • 《苏武慢》

    玉砌雕阑,朱门紫陌,争似道人茅宇。尊有新醪,盘无兼味,自傍小溪垂缕。富贵何淫,贱贫亦乐,此外更无他语。有时将明月为家,或共白云为侣。还俯视、六合之间,茫茫何物,不入灵台丹府。绿水青山,野花啼鸟,已把此心留住。梦熟黄梁,尘飞沧海,转首便为千古。问雪堂、归去何

  • 《绮寮怨》

    满院荼蘼开尽,杜鹃啼梦醒。记晓月、绿水桥边,东风又、折柳旗亭。蒙茸轻烟草色,疏帘净、乱织罗带青。对一尊、别酒初斟,征衫上、点滴香泪盈。几度恨沈断云,飞鸾何处,连环尚结双琼。一曲琵琶,湓江上、惯曾听。依依翠屏香冷,听夜雨、动离情。春深小楼,无心对锦瑟、空涕零

  • 《雨》

    历历愁心乱,迢迢独夜长。春帆江上雨,晓镜鬓边霜。啼鸟云山静,落花溪水香。家人亦念我,与汝黯相忘。

  • 《赠鲁直》

    相逢不用蚤,论交宜晚岁。平生易诸公,斯人真可畏。见之三伏中,凛凛有寒意。名下今有人,胸中本无事。神物护诗书,星斗见光气。惜无千人力,负此万乘器。生前一樽酒,拨弃独何易。我亦奉斋戒,妻子以为累。子如双井茶,众口愿其尝。顾我如麦饭,犹足填饥肠,陈诗传笔意,愿立

  • 《送庞佑甫五首》

    燕鸿望南飞,春至还北去。托食波浪中,潇湘几回渡。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