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默时说,说时默。
白云无定心,青山有奇骨。
半夜月移兮老兔推,百川潮落长鲸没。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默时说,说时默。
白云无定心,青山有奇骨。
半夜月移兮老兔推,百川潮落长鲸没。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禅修者的境界和体悟。诗人在默默的时候说话,在说话的时候又默默无言。这里的默指的是禅修者的内心静默,而说则代表着他们在默默中表达出来的智慧。禅修者在内心深处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

诗人以自然景物进行了比喻,表达了禅修者的境界。白云没有固定的形态,代表禅修者内心的宁静和超越世俗的状态;而青山则象征着禅修者内心的坚韧和独特之处。

诗词的后两句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来进一步强调禅修者的心境。在半夜里,月亮不断移动,但老兔却不受其影响,这暗示禅修者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保持内心的稳定。百川的潮水退去,长鲸也消失了,这象征着禅修者能够超越世俗的波澜和纷扰,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示了禅修者的境界和内心体验。诗人用默时说,说时默的方式表达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和智慧,呈现出一种超越言语的境界。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禅修者的内心状态与大自然相结合,使诗词具有深厚的禅意和哲理。白云无定心、青山有奇骨的比喻,传递了禅修者坚韧不拔、超越世俗的境界。而半夜月移、百川潮落的描绘,则突出了禅修者内心的稳定和平静。

整首诗词以简短的语言揭示了禅修者的境界,表达了超越世俗和平静宁静的内心状态。它让读者感受到禅修者的智慧和超越,引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思考和探索。

  • 《题诗屏风绝句》

    相忆采君诗作障,自书自勘不辞劳。障成定被人争写,从此南中纸价高。

  • 《莎庭》

    苒苒從莎长,凄凉雨乍晴。穷秋间客步,落日乱蛩鸣。近接苔阶迥,遥连竹径平。杖痕兼鹤迹,来往自從横。

  • 《早春斋居漫兴二首》

    静里心常觉,尘中人岂知。柴门独掩后,春草复生时。泽国为渔晚,江湖好道迟。总能谈寂寞,只费子云辞。

  • 《书徐经坂先志》

    青霞余绚皆成章,虎变龙匿超故常。异时欣然读奇崛,触眼惨淡令人伤。矢心为词血为笔,沈恨欲拆天茫茫。波澜收卷见至性,星斗隐翳回幽光。题将片石寄冥漠,意与万古生凄凉。山灵护持夜半泣,悲风著木春无芳。伯庸罔极白日短,龙舒归梦青山长。万钟不解羊枣痛,一死傥补南陔亡。

  • 《莺声绕红楼》

    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两年不到断桥西。长笛为予吹。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垂杨却又妒腰肢。近平声前舞丝丝。

  • 《秋晚岁登戏作》

    漫漫荞铺白,累累橘弄黄。未论痴腹饱,已觉醉魂香。曳杖行歌里,抛书倦枕傍。轩车虽已矣,终媿食官仓。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