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住山人,平生惯贫。
寒枯青嶂骨,闲淡白云身。
无影树头兮露鹤梦月,不萌枝上兮华蜂採春。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禅修者与佛主一同化身,以绘画表达自己的境界,寻求赞美。
个住山人,平生惯贫。
个体定居山中,平日里习惯了贫苦的生活。
寒枯青嶂骨,闲淡白云身。
凛冽的山峦勾勒出禅修者的骨骼,闲适淡泊如白云的身躯。
无影树头兮露鹤梦月,
没有树影遮掩,只见鹤鸟在树梢上,如同露出的梦幻之月。
不萌枝上兮华蜂採春。
不生发于枝干之上的华美花朵,只有蜜蜂采集春天的花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禅修者的视角,描绘了一个贫苦而清静的山居生活。禅人与佛主融为一体,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诗中的山峦、白云、鹤鸟等意象,展示了禅修者内心淡泊宁静的状态。禅修者超脱了尘世的喧嚣,追求一种静默的境界,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不追求外在的华丽与名利,而是以贫苦为乐,以淡泊为趣。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和意象,通过禅者的视角,传递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自由,鼓励人们追寻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感悟,通过山水和自然意象,表达了禅修者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同时,诗中的贫困和清静也暗示了禅修者放下世俗欲望,追求内心真实与清净的精神追求。整首诗以简约的表达方式,展现了禅修者的修行态度和生活观念,引发人们对内心和自然的深度思考。
汉恩天外洽,周颂日边称。文独司空羡,书兼太尉能。出关逢北雁,度岭逐南鹏。使者翰林客,馀春归灞陵。
著意功名四十年,柳花空满鬓丝边。男儿无补朝廷事,有愧饥餐困即眠。
垂老何时见弟兄,背灯愁泣到天明。不知短发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茎。
驱马出辽阳,万里转旂常。对敌六奇举,临戎八阵张。斩鲸澄碧海,卷雾扫扶桑。昔去兰萦翠,今来桂染芳。云芝浮碎叶,冰镜上朝光。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莫炼丹难。黄河可塞,金可成难。休辟谷难。吸风饮露,长忍饥难。劝君莫远游难。何处有、西王母难。休采药难。人沈下土,我上天难。
了无俗驾到蜗庐,隐几閒翻贝叶书。属会苍头休洒扫,绿苔随意上阶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