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写真求赞》

貌古骨癯,云閒月孤。
相随似有,认著还无。
三千界内谁相外,双六盘中不到输。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貌古骨瘦,云闲月孤。
相随似有,认着还无。
三千界内谁相外,双六盘中不到输。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禅修者的形象和心境。诗中的禅者面容古老,骨瘦如柴,宛如风磨过的古代圣贤。他的生活安逸宁静,如同云悠闲地漂浮在天空,月孤寂地挂在夜空。他和周围的世界似乎有着某种不可名状的联系,但又无法确切地认知到这种联系。在广阔的三千界中,他不知道有谁能够超越世俗的界限,而在双六的棋盘游戏中,他无法找到输赢的界限。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内心深处的宁静和超越世俗的境界。通过描述禅者的外貌和周围环境,诗人传达了禅修者超越尘世的形象和内心的平静。禅者的形象古朴而瘦弱,体现了他们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脱的精神追求。云与月的比喻,表达了禅者超然物外的心境,以及他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诗中的"相随似有,认着还无"表达了禅者对于世界和自身的认知。他们似乎能够感受到某种超越言语和概念的联系,但却无法用凡人的理性思维来完全理解和解释这种联系。这种超越性的境界使诗人感到无法捉摸和描绘,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超越常规思维的思考空间。

最后两句"三千界内谁相外,双六盘中不到输",通过对禅者境界的再次强调,表达了他们超越世俗界限的力量和境界。禅者在广袤的世界中寻找超越常人的存在,而在有限的棋盘游戏中,他们也无法被规则所束缚,超越了输赢的界限。这种超越性的境界,向人们传递了对于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越的思考和启示。

总体而言,《禅人写真求赞》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越,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它展示了禅修者超越尘世的形象和境界,以及他们与自然和宇宙的和谐共生,从而唤起人们对于内心净化和超脱的向往。

  • 《悼亡三首》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譬令愚者寿,何不

  • 《水仙花四首》

    额间拂杀御袍黄,衣上偷将月秭香。待倩春风作媒却,西湖嫁与水仙王。

  • 《挽张丞泳》

    异时两举遂登科,人谓功名当若何。三十余年空屈曲,七咨脱选竟蹉跎。为丞再出簿尉下,斯世浑如梦觉过。同时面年老御史,谅难如此不悲歌。

  • 《药市》

    肘后应难一一传,多将灵药种仙山。仙禽捣就仙翁卖,挑杖悬壶走世间。

  • 《驾幸温泉》

    传闻圣主幸新丰,清跸鸣銮出禁中。细草终朝随步辇,垂杨几处绕行宫。千官扈从骊山北,万国来朝渭水东。此日小臣徒献赋,汉家谁复重扬雄。

  • 《喜雪歌》

    一冬晴明人不厌,腊月雪飞尤所喜。从古农占重三白,来年有秋预可拟。昨夜长风广莫来,号空卷地初停雷。斯须漫漫撒玉屑,千树万树梅花开。大地平铺皆一色,光辉未数琼瑶白。四山苍翠不可寻,但见凌空耸银壁。凭高四顾真奇观,日上扶桑朝不寒。昔人劳农享腊惟此时,更说来年丰有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