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得几成,精神许清。
秋高月转,天淡河横。
出家如有以,处世似无情。
而今闹里相将去,拨动眉毛眼更明。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释正觉所作。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禅人画像如何,神态悠然。秋天的天空高远,明亮的月光洒下来,天空淡蓝,河水横流。出家修行似乎有所追求,处世间却显得无欲无情。如今要离开繁忙的都市,摆脱俗务,禅修之道更加明晰。
诗意:
《禅人写真求赞》描绘了一位禅修者的形象和内心境界。诗中的禅人画像表现得惟妙惟肖,凝神静气。秋天的景色与禅修者的内心境界相呼应,天空高远,月光明亮,而禅人的精神状态也如此清澈宁静。禅修者在修行中追求内心的净化,同时在世俗生活中则表现出无欲无求的态度。诗的最后,禅修者决定离开喧嚣繁忙的城市,追求更高层次的禅修境界。
赏析:
《禅人写真求赞》通过对禅修者形象和内心境界的描绘,展现了禅修者的清净心态和超脱尘俗的追求。诗中采用了简洁凝练的语言,以图片化的手法表达禅修者的形象和内心状态,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禅修者的宁静与超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秋高的天空、明亮的月光和横流的河水,与禅修者的心境相呼应,形成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诗的结尾,禅修者决定离开尘嚣,追求更高层次的禅修,表达了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和对尘世的超越。整首诗意蕴含深远,使人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禅修者对内心净化和超脱的渴望,引发读者对禅修境界的思考。
提壶戏饮方多病,布谷催耕未有田。老去情怀非宿昔,日长图史得周旋。客愁正是连山雨,时事浑如上水船。问主导诗翁无恙否,遥怜裋褐耸双肩。
当年嚼血渍铜驼,风气悠悠柰若何。汉贼已成千古恨,楚囚不觉二年过。古今咸道天骄子,老去忽如春梦婆。试把睢阳双庙看。只今事业愧蹉跎。
涧畔梅花似杏红,思君日日对春风。扁舟甚欲来相访,闻道身长在定中。
衮冕有人妖,锺鼓成国蠹。可怜凌霜干,不作济川具。三易朝吾车,六诗暮吾辅。岂亦不自娱,菊径而兰亩。
越山花去剡藤新,才子风光不厌春。第一莫寻溪上路,可怜仙女爱迷人。
兽之穷,奔大麓。天厚黄德,狙犷服。甲之櫜弓,弭矢箙。皇旅靖,敌逾蹙。自亡其徒,匪予戮。屈rH猛,虔栗栗。縻以尺组,啖以秩。黎之阳,土茫茫。富兵戎,盈仓箱。乏者德,莫能享。驱豺兕,授我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