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床小小身,握麈默而神。
唤醒旷劫之梦,沥乾沧海之津。
霁空摩尘,风月重轮。
群机活活物中眼,一点英英华上春。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禅修者的形象和内心境界,并寄托了对精神追求的赞美和渴望。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禅修者把自己收藏在胡床之间,
默默地持着麈尘,神态肃穆。
他唤醒了沉睡于无尽岁月中的梦境,
沥干了浩瀚海洋的水润。
晴朗的天空中洗去了尘埃的痕迹,
风月重叠,交织着美丽的轮廓。
众生中的双眼焕发着生机和活力,
如春天中一颗闪烁的明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禅修者的形象,展现了一个内心平静、超越尘世的境界。禅修者蜷缩在胡床之上,小小的身影传达出一种谦卑与内敛的姿态。他握着麈尘,默默无言,展示出深沉的禅修修行。诗中的“唤醒旷劫之梦,沥乾沧海之津”表达了禅修者对超越时空束缚的渴望和努力,他的修行唤醒了沉睡的梦想,筛干了浩瀚世界的纷扰,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地。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禅修者所感受到的美丽和清净。晴朗的天空摩挲着禅修者的身体,洗去了尘埃的沉积,使他的心灵得以纯净。风月重轮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妙景色,与禅修者内心的安宁相互呼应。最后一句“群机活活物中眼,一点英英华上春”表达了禅修者在众生中的独特观照,他的双眼闪烁着生机和智慧,如同一颗明亮的明星。
这首诗词通过对禅修者形象、内心境界和修行的描绘,表达了对禅修者精神境界的赞美和对超越尘世的向往。它既展示了禅修者的虔诚和冥想的力量,也表达了追寻内心清净和超越人世困扰的智慧。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达了禅修者的修行精神和内心体验。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水一塘,fq一只。fq头漾漾知风起,fq背萧萧闻雨滴。醉卧船中欲醒时,忽疑身是江南客。船缓进,水平流。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覆船头。亚竹乱藤多照岸,如从凤口向湖州。
天然石屋两三僧,趺坐寒云几上生。想见瓦炉烟断处,一函经对万松清。
下峡东归十五年,因君话旧意茫然。烦将远道悠悠梦,直到天西暑雪边。
巫山苍翠峡通津,下有仙宫楚女真。不逐彩云归碧落,却为暮雨扑行人。年年旧事音容在,日日谁家梦想频。应是荆山留不住,至今犹得睹芳尘。
旧雨常来,今雨不来,佳人偃蹇谁留。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贫贱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怪新来却见,文反离骚,诗发秦州。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怎奈向、儿曹抵死,唤不回头。石卧山前认虎,蚁喧床下闻牛。为谁西望,凭栏一饷,却下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