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写真求赞》

觉之微妙,未痕朕兆。
彻造化之源,据生杀之要。
至虚而独存,当明而隐照。
筑筑磕磕兮鼻孔累垂,哆哆和和兮舌头狤獠。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禅修者写下自己的真实面貌,期望得到赞美。微妙的觉悟,还未留下任何痕迹。彻底参悟万物的根源,把握生与死的关键。达到至虚无物而独自存在的境地,当明亮时又隐隐有光照。修行的人面容枯瘦,鼻孔上连续有皱纹,和蔼可亲的笑容下,舌头微微外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修者或道家修行者的真实面貌和内在境界。诗人试图通过描写禅修者的容貌和姿态,表现出他们对生命与死亡、存在与虚无的深刻思考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诗中提到的微妙觉悟和未留下痕迹,表达了禅修者对内心体验的追求,他们认识到真正的觉悟是无法被外界所捕捉和量化的。同时,他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根源和生死的本质,达到超越物质世界的至虚境地。这种至虚境地既是一种内心的空灵与超越,又是一种明亮的照耀。

诗中描绘的禅修者面容的枯瘦和鼻孔的皱纹,以及和蔼可亲的笑容下微微外露的舌头,展现了禅修者对物质生活的超越和对内在修行的专注。他们通过修行和禅悟,逐渐超越了尘世的琐碎和欲望的束缚,达到了一种内心的自由与平和。

这首诗通过对禅修者的描绘,表达了追求觉悟和超越的精神境界,以及在内心深处寻找真实自我的力量。它呈现了禅修者在修行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境地,既有虚无的超越,又有明亮的启迪。

  • 《古意寄呈王侍郎》

    夜光贮怀袖,待报一顾恩。日向江湖老,此心谁为论。

  • 《送张亶赴朔方应制(一作刘宪诗)》

    命将择耆年,图功胜必全。光辉万乘饯,威武二庭宣。中衢横鼓角,旷野蔽旌旃。推食天厨至,投醪御酒传。凉风过雁苑,杀气下鸡田。分阃恩何极,临岐动睿篇。

  • 《浣溪沙》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 《和邵兴宗再还馆》

    莫嗟华发尚蓬瀛,自古儒生半滞荣。学似杨雄老天禄,才如严助厌承明。一箪聊喜安吾道,几骑当知达此生。闻说东郊可携手,能来从我并鞍行。

  •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二首》

    小圃阴阴遍洒尘,方塘潋潋欲生纹。已烦仙袂来行雨,莫遣歌声便驻云。肯对绮罗辞白酒,试将文字恼红裙。今宵记取醒时节,点滴空阶独自闻。五纪归来鬓未霜,十眉环列坐生光。唤船渡口迎秋女,驻马桥边问泰娘。曾把四弦娱白傅,敢将百草斗吴王。従今却笑风流守,画戟空凝宴寝香。

  • 《裴子再寄诗酬之》

    裴郎四海一轻舠,身寄浮家小动摇。蝴蝶不来闲处舞,知随春梦到云霄。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